专题提升练13一类线的判读技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中实线是亚洲某农作物收割期的等值线,虚线是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读图,完成第1~3题。1、该农作物是()A、甜菜B、冬小麦C、水稻D、玉米2、图中P最可能是()A、6月1日B、5月1日C、7月4日D、8月1日3、该农作物分布的界线在Q处发生弯曲,表明Q处()A、地势高B、冬季气温偏高C、夏季气温偏高D、夏季降水多答案:1、B2、B3、B解析:第1题,图示区域东北部是华北平原,该农作物在6月份成熟,判断为冬小麦。第2题,读图可知,P地位于四川盆地,气温较高,热量充足,故农作物成熟较早,因此P等值线的日期应与两侧等值线日期早的相同,即P最可能为5月1日。第3题,该农作物收割期的等值线在Q处向较高纬度弯曲,说明农作物成熟较早,气候较温暖。根据经纬度判断,Q处是渭河谷地,地势低,受冬季风影响小,热量充足,农作物成熟较早。下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读图,完成第4~6题。4、影响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地形C、土壤D、热量5、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A、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B、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C、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D、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6、下列地区冬小麦生长期最长的是()A、江苏东部B、江西北部C、河北南部D、四川西部答案:4、D5、B6、D解析:第4题,图中M地位于北方地区,R地位于南方地区,两地之间的热量差异使M地冬小麦的收获期晚于R地。第5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N地冬小麦的收获日期早于5月1日。N地位于四川盆地,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冬季的热量条件比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R地优越,因此冬小麦收获较早。第6题,生长期是指农作物正常生长的时间长短。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四川西部冬小麦收获期为8月1日以后,生长期最长。道路密度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道路网的总里程与该区域面积的比值。平均车行速度是指某地区各种汽车的平均行车速度。读某特大城市道路密度和平均车行速度等值线示意图,完成第7~9题。7、甲地的值可能为()A、3、1B、4C、4、7D、58、若该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侧,且城市布局合理,甲处最可能出现的地理事物是()A、湖泊B、草地C、化工厂D、批发市场9、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是()A、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B、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C、把市区工厂全部迁往郊外D、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答案:7、C8、D9、D解析:第7题,根据等值线判读的“大大小小”规律,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甲地道路密度数值应该大于4,小于5,故答案:为C项。第8题,由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征可知,甲地道路密度大,平均车行速度慢,不可能是湖泊和草地,有可能是批发市场。印度半岛西侧属于南亚季风区,甲地位于城市东北,若城市布局合理,不可能是化工厂,因为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应位于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故答案:为D项。第9题,积极发展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是提高大城市中心区行车速度的有效方法。禁止外地机动车辆入城、控制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把市区工厂全部迁往郊外都是治标不治本、片面极端做法。正确答案:为D项。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第10~11题。10、与台湾北部比较,珠江三角洲()A、风力较大,风向为偏北风B、风力较小,风向为偏北风C、风力较大,风向为偏南风D、风力较小,风向为偏南风11、此时()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B、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C、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D、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答案:10、B11、B解析:第10题,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等压线密集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由图中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与台湾北部相比,等压线比较稀疏,从而判断风力较小;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分布,可画出珠江三角洲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风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成偏北风。第1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分布可看出,黄河下游地区和渤海湾沿岸都被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金沙江河段和福建沿海地区都被低压系统控制,多阴雨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