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7页(臣服吧,臣服于更高的智慧,臣服于当下)臣服与临在当你臣服于当下本然因而全然临在时,过去就失去了它的力量。被心智所遮蔽的本体范畴就会开启。突然之间,你的内在会升起极大的定静——一种深不可测的平安感。在那平安之中,有着极大的喜悦。在那喜悦之中,有着爱。而在最深处的核心,是神圣的、不可测量的、无以名之的“那个”(That)。——《当下的力量实践手册》而这宁静与安详就是你的本质。正是这宁静将要拯救和转化这个世界。——《宁静在说话》接纳与臣服(来自《宁静在说话》)无论何时,当你可以,请向内看,看看自己是否正在无意识地制造内在与外在的冲突,在你那一刻所处的外在环境–你所在的地方、与你在一起的人、你正在做的事情–与你的念头和感受之间制造冲突。你是否能感受到当你与当下所是对抗时,你是多么痛苦。第2页共47页第1页共4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7页一旦你认出这一点,你也就意识到你拥有放弃这无用的抗争,停止内在的交战状态的自由。***每一天有多少次,如果要你将那一刻的内在实相说出口,你是否不得不说:“我不想在这里”?当你不想在此时此地–交通堵塞、工作地点、候机厅、与你的同伴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当然,你确实应该离开某些地方–而且有时候那也许是你的最佳选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离开不是可取之道。在这些情况下,那个“我不想呆在这里”的想法不但毫无用处而且是失常的。它令你和周围的人都感到不开心。有句老话:身在哪儿,心就在哪儿。换句话说:你就在此地。总是如此。要接受这一点真的这么难吗?***你真的需要在头脑里为每一个感受和经历贴上标签吗?当你几乎一直处于与周围情境和人们的冲突之中时,你真的需要总是与生命建立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关系吗?或者这只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头脑的习惯,这习惯是可以被打破的?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允许这一刻如实存在。***这个“不”的习性反应强化了自我。而“是”削弱了自我。你的形式的认同,这个自我,无法在臣服中生存。***“我有太多事情要做。”是的,但是你的行为的质量如何呢?开车去上班、与客户商谈、在电脑前工作、出去跑腿、处理这些构成你的生活的无数琐事–在你做这些事的时候有多投入?你是在臣服地做还是心不甘情不愿?这才是决定你生命成功的所在,而不是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努力意味着压力和紧张,需要去未来的某个点,或者达成某个结果。你是否能够察觉到哪怕是最轻微的对你正在做的事情的抵抗?这是对生命的否定,如此一来,一个真正的成功的结果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你可以在内在觉察到这一点,你是否能够放下这抵抗,全然投入你所做的事情呢?***“一次只做一件事。”一位禅师曾经这样定义禅的精髓。一次只做一件事意味着全身心投入你所做的,全神贯注。这就是臣服的行动–被赋予了力量的行动。第3页共47页第2页共4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7页***你对当下所是的接纳将你带入内在的一个更深的层面,同时,你的自我感觉不再依赖头脑对于“好”与“坏”的判断。当你对生命的“如是”说“是”的时候,当你接纳此时此刻的本来面目,你可以在内在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空间感,和深深的祥和。在表面上,你也许仍然会在天晴的时候感到快乐,在下雨的时候不那么快乐;你也许在获得一百万美金的时候感到快乐,在失去所有财产的时候感到不快乐。但是,这些快乐或不快乐不再会进入你的深处。它们都只是你的本体表面的小波浪。无论外在是怎样的情形,你的内在如背景一般的祥和都能保持不被打扰。这个对当下所是的“是”揭开了你内在一个更深的向度,它既不依赖于外在情境,也不依赖于那个充满不断波动的念头与情绪的内在情境。***所有经验都是短暂易逝的,这个世界无法给你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臣服就变得容易多了。然后你继续与人交往,参与各种体验和活动,但不再有小我的贪婪与恐惧。这就是说,你不再要求一个情境、一个人、一个地方,或者一件事应该满足你或者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