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西方美学发展史(DOC42页)VIP免费

中西方美学发展史(DOC42页)_第1页
中西方美学发展史(DOC42页)_第2页
中西方美学发展史(DOC42页)_第3页
第1页共4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3页第一编中国美学史第一章、先秦美学思想一、孔子以前的美学思想(一)、味、色、声之美。《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美:能直接给人以感官享乐的声、色之美,味美也包含在内。(二)、以“和”为美。提出“和”,是要把对味、色、声的官能快感的追求同真正的美感区分开来。“和”,是“以他平他”,也就是把相异的东西综合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产生出新的事物。如果“以同裨同”,即只把相同的东西加到一起,虽然在量上可以有所增加,但用尽了也就完了,不可能产生出原来没有的更多的新事物。这种看法,是古代对于世界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只有在相异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才能发展的朴素认识。(三)、美与善的统一。对于声色之美的追求同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要求之间有矛盾,在官能感受上使人觉得美的东西不一定是善的。二、孔子的美学思想(一)、思想基础——仁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学,其美学是从仁学出发解决审美和文艺问题而得出的结论。“仁”的根本是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子之爱,是人性的内在欲求。艺术观念——“成于乐”“游于艺”艺术的作用——“兴”、“观”、“群”、“怨”(二)、美学观念——“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庸”1、充分肯定美的意义和价值的前提下要求美与善相统一。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事物外在的形式美有不可否认的价值。同一的内容,可以表现在一种美的形式中,也可以表现在一种不美的、简单粗陋的形式中,而两者的价值显然是不一样的。3、自然美。从人的伦理道德的观点去看自然现象,把自然现象看作是人的某种精神品质的表现和象征。4、美学批评尺度。“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雍也》)“中庸”原则是社会生活中各种互相矛盾事物的和谐统一。是政治学的最高表现,也是孔子始终追求的理想。运用到美学上,要求在美和艺术中处处都应当把各种对立的因素、成分和谐地统一起来,不要片面地强调某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对立因素的统一,每一因素发展的适度,这是作为美学批评尺度的“中庸”的基本要求。三、《易传》与美学(一)、《易传》和《易》象1、《易传》:即《周易大传》,是对《易经》(《周易古经》)的解释和发挥。2、《易传》和《易经》《易传》对《易经》进行了根本性质的改造:保留了《易经》的宗教巫术的形式,扬弃了《易经》宗教巫术的内容,它借助于《易经》的框架,建立了一个以阴阳学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所以,第2页共4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3页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是一部哲学著作。3、《易传》在美学史上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阴阳为核心的辩证法,对于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更主要的,还在于它突出了“象”这个范畴,并对“象”作了两个重要的规定——“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的重要环节。4、《系辞传》的“象”和审美形象:(《系辞传》的象≠审美形象,但是接近于审美形象)因为《易》象更接近于审美形象,更带有美学意味,后代有一些思想家、文学艺术家往往把《易》象作为艺术最早的起源,并从《易传》中寻找艺术创造的法则。(二)、“立象以尽意”1、含义: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的表达圣人的意念。“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思想:概念不能表现或者表现不清楚、不充分的,形象可以表现,可以表现的很清楚,可以表现的很充分2、特点: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象”是具体的、切近的、显露的、变化多端的;“意”是深远的、幽隐的。3、发展:“立象以尽意”把“象”和“言”区分开来的同时又把“意”“象”联系起来,指出“象”对于表达“意”有着“言”所不能及的特殊功能,从而对“象”做一个重要的规定——“赋”“比”“兴”是对“立象以尽意”做进一步规定——魏晋南北朝出现“意象”的美学范畴。(三)、“观物取象”1、“观物取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