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高二化学之小题好拿分(提升版)1.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化学方面的记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选项古代文献记载内容涉及原理A《格物粗谈》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氧气B《本草经集注》孔雀石(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该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鸽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其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无化学变化D《开宝本草》硝石(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利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性质【答案】B2.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含有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B.人体缺乏铁元素,可以补充硫酸亚铁,且多多益善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纹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分析:能用作食品添加剂的物质一般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但任何物质都要有个量的限制,既不能一概否定,更不能多多益善,即可确定A、B的正误,要理解文中“渍”字的含义即可明确青蒿素提取时的变化,根据胶体的性质可确定D选项。详解:A、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更好地保存食物,更有利于人类的食用和人体的需要,例如食盐、糖等,都是无害的,所以A错误;B、常用硫酸亚铁口服液补充人体缺铁引起的疾病,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多则有害,故B错误;C、青蒿一握,用二升水浸泡,纹火加热后取汁,这是浸取的过程,纹火加热是为了加速溶解,所以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所以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也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本题答案为D。3.下列物质加工或应用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选项ABCD加工或应用纯金制金饰品玉米酿酒油脂制肥皂氯气对自来水消毒【答案】A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叙述IIASO2具有漂白性SO2可用于食品的漂白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用可见光束照射可区别胶体和溶液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浓硫酸可用于CO2、Cl2的干燥DSiO2具有导电性SiO2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答案】B【解析】A.二氧化硫可使溴水褪色体现了还原性,故A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但是溶液没有,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故B正确;C.浓硫酸可用于干燥CO2、Cl2,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C错误;D.SiO2不导电,SiO2可用于生产光导纤维,是因为二氧化硅具有导光性,故D错误;故选B。5.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物质物质物质ACl2AlNaOH(aq)BNH3O2H2SO3(aq)CSO2(NH4)2SO3(aq)Ca(OH)2DCuFeCl3(aq)HNO3【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涉及反应转化关系,易错点为选项D,注意氯化铁与硝酸不反应,氯化亚铁与硝酸可反应,硝酸将亚铁离子氧化。6.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质量数为14的碳原子:B.次氯酸的电子式:C.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D.绿矾的化学式:CuSO4·5H2O【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使用。详解:A不正确,应该是;B不正确,应该是;D不正确,应该是FeSO4·7H2O,所以正确的答案选C。7.设NA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数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常圧下,7.0g由丁烯与丙烯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B.向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6gNO2气体、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为NAC.6.4g铜与足量的硫单质混合加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D.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0.1NA个SO3分子【答案】A点睛:金属铁、铜分别与氯气加热反应均生成高价化合物氯化铁、氯化铜;金属铁、铜分别与硫蒸气反应均生成低价化合物硫化亚铁、硫化亚铜;这是因为氯气的氧化性大于单质硫的氧化性。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8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AB.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C.取50mL14.0mol·L-1浓硝酸与足量的铜片反应,生成气体分子的数目为0.35NAD.标准状况下,22.4LCCl4所含有的分子数目小于NA【答案】B【解析】分析:A.1.8gH218O的量与1.8gD2O的量均为0.09mol,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0.9NA;B.精炼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