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春天冰融化,夏天水长流,秋天云高远,冬天雪封河、以四幅美丽的图片引入本章的物态变化内容、四季交替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也都与温度有关、我们这一章的探究就从大家所熟悉的温度开始、(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二)讲授新课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2.温度计(1)【想想做做】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过渡】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2)自制温度计:初二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仍占有一定的地位,部分学生对温度计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全面、因此,我将通过与学生一起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结论】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3)常用温度计的种类:教师向学生介绍常用的温度计,分别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提示:常用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处于液态,才能正常使用、根据用途不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的量程不同、参考值:实验室用的温度计:-20℃~110C;寒暑表:-20℃~50℃;体温计:35℃~42℃)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表①特殊结构:缩口教师讲述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回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仍然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要使已经升上去的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可以拿着体温计上端用力向下甩(不是体温计的普通温度计不能甩)、②液体—水银量程:35℃~42℃分度值:0、1℃3.摄氏温标【过渡】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273+t4、液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2)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的底部、(4)待温度计内液柱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书时视线要与液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