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矿井概况一、地理位置及矿区范围。桐梓县强博煤矿位于桐梓县水坝塘镇扶坝村,北距桐梓县城140公里,南川70公司,按川黔公路北东38公里至重庆市南川区,地理坐标东经107°02′11″--107°03′18″,北纬28°45′00″――28°47′05″.主平硐、主井口坐标:X=3184195.21,Y=36406995.789,Z=775.强博煤矿《采矿许可证》编号C5200002012021110124569,矿区范围由7个捌点圈定(见表1-1-1),形成不规则多边形,走向平均长度3.7KM,平均缓倾斜宽1.35KM;井田标高+1060-+400m;开层煤层为C1C5煤层;矿区面积5.209KM2.二、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桐梓县强煤矿系有限责任公司,隶属贵州吉利能源投资公司。三、生产能力矿井2011年投产,设计能力15万吨/年,核定能力与设计能力相同。四、矿井其他证照矿井全部证照齐全,有效其中,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200000666994347P,2012年12月19日到期可更换,安全生产许可证编号,已于2017年4月换领新证;五职矿级干部及安全人员特殊工种在岗人员资质证书齐全合法。五、地质构造及煤层煤质1、地质构造矿井区域构造位于扬子准地面,黔北面隆遵义断拱箐坝向斜东翼。该向斜轴部由三叠系茅草铺级及九级滩段组成;两翼出露地层分别为二叠第先留系地层。抽向近南—北向,两翼岩层不对称,东翼缓(7°-25°)西翼陡(25°-62°),为一斜歪向斜。矿界内无次一级褶曲;公发现F1断层一条位于矿区西部,走向为NH~99W;矿界延伸长度4km,倾向近东,倾角70°-80°为逆断层,断距约100m;受此断层影响,界内常见揉皱,垮落现象,常见.5-2.5小断层,掘井施工发现二采区中部岩层成冲刷状态,影响C1C5煤层开采;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1-1-1拐点号XY13185632.59136407666.34123185782.59336407460.34133185594.59236407177.33843185594.59436406427.33453182444.57736405827.32163181944.57236406352.32373182089.57036407357.329矿区面积:5.029km2开采深度:+1060m~+40m2、可采煤层区内可采煤层为C1、C5C1煤层位于龙潭组G317中上部,上距长兴灰岩底界14-17米,下距C5煤层经36米,为黑色粉粒条带状结构,半暗一光壳型。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煤层厚度0.8-1.24m,平均厚度1.02m,属于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C5煤层位于龙潭组CP317底部含黄铁矿粘土岩之上,下距矛品灰岩顶界0.5-3米,黑色、粉粒状、条带状结构,半岩到光亮型、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煤层厚度为0.8-1.23m平均1.02m,属于厚度变化不大的较稳定煤层。(可采煤层特征见表1-1-2)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名称煤层厚度(m)煤层夹矸数层间距(m)稳定性煤层全角(°)煤种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C10.8-1.241.02无夹矸50较稳定12贫煤粉砂岩泥岩C50.8-1.231.02无夹矸较稳定12燧石灰岩泥岩3、煤质及煤种1)物理性质C1:黑色,粉粒状,条带状结构,半暗~半亮型,断口呈不规则。C5:黑色,粉粒状,条带状结构,半暗~半亮型内生裂隙发育,断口呈阶梯状。2)化学性质根据2007年5月16日重庆市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重庆煤田地质研究所测试中心提交的《K1、K3煤层检测报告》,矿井可采煤层煤质分析结果如表1-1-3煤层编号水分%(Ma)灰分(Ad%)挥发分(Vda%)全硫(S,d%)发热量Qnet,ar(MJ/kg)煤种C11.2916.6813.392.5929.37贫煤C50.7817.2415.192.7529.3贫煤3)煤质类型及利用途经:本矿开采煤层属中灰、中高硫高热值贫煤。矿区C1、C5为中灰,中高硫煤,经降硫措施后可作为电力、化工等动力用煤,民用燃料用煤。六、水文地质及致灾因素。水源:井田内地表无大型河流及水体,地处长江流域綦江水系羊磴河上游黄坪河支流,矿床大部分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黄坪河(+465m)以上。矿区内东部有北向西流的河流,枯水季节流量小,丰水季节流量增大,岩层垂直河流,受其地下水、地表水补给,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存在互补关系,造成各岩溶含水层与可采煤层、地下水、地表水之间相互联系。但河流位于矿床低部,对矿床构不成充水危害。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为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该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正常涌水量为3.8m3/d,最大涌水量为7.8m3/d。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七、其他致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