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加强荣辱观教育构建和谐课堂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体魄教学情境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概括,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荣辱观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主阵地在学校,它应当走入课堂,在体育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现总结如下:在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方面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并且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才能构建和谐课堂;作为传道授业者应该具有更强的道德意识、更高的道德觉悟,不努力提高师德风范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另一方面要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过程中成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者。在生活中做到知荣明耻,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更好地施教于人,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做人。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难题。为了让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观念,在体育课堂上结合中国体育界的热点事件,与学生一起畅谈爱国主义教育。如台球“神童”丁俊晖为了国家的荣誉放弃参加英国的联盟杯四强机会,放弃了丰厚的奖金,毅然回国备战多哈亚运会,当他以出色的表现包揽亚运台球三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他高超的球技,更是他那颗赤诚的爱国心,我们期待这位台球神童在异国它乡继续他的神奇,这正是祖国母亲对她儿女的期盼。姚明这位东方巨人,赛场上的他,以成为国人的骄傲。正因有强大的祖国的支持,这些海外的游子,才能安心他们的事业。当年的追风少年王治郅,因年少无知,曾受到国人的指责,如今赛场上的他正以自己的行动回报祖国母亲的宽容。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感知到祖国象母亲一样关心呵护着我们的成长,国家荣誉永远高于一切,不管你身在何处,背后永远肩负着一个民族的厚望。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为人民服务是多么的亲切、那样的崇高。如何培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课中我经常这样教育学生的:学校为了满足我们强身健体的需要,在教育经费并不充足的情况下不断完善着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建设;同样每个人都应维护锻炼秩序、锻炼器材和设施的义务,以满足他人锻炼的需要。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引导他们关心、理解、尊重、服务于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练习中做好保护与帮助,将自己所掌握的体育知识运动技能毫无保留地提供给需要帮助的人,一起运动,共同分享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观念,同时明白仅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不够的,还得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技术,今天只有努力学习,加强锻炼,今后怎样才能更高效地为人民的服务。如何让学生树立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观念?我的做法是针对学生的一些非科学表现与他们一起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在体育运动中,一些非科学的做法,往往会受到它的惩罚,有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如有的学生运动累了立即休息、运动口渴了大量喝水,有的学生在疲劳的时候还在进行着运动,有的对热身运动也没有足够的认识,针对这些现象要适时应引导学生,让他们明白这些做法对他们的身体与生理已经产生副作用,并且随时随地伴随着运动伤害的发生。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让学生明确在运动中一定要遵循体育学科特点和它本身的规律,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才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把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的观念深入学生心中,贯穿于学生日常体育行为之中。在学校,属于学生的劳动机会并不多,在课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劳动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劳动的快乐,利用收完体育器材的机会,培养劳动的习惯,教育学生保持场地的清洁,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利用集体活动或体育游戏,对学生进行“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教育,让学生在比赛中体验到要想获胜,只有通过个体与他人的通力合作,协调配合,成员之间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