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构建润泽的数学课堂摘要:在课改的趋势下,润泽的课堂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才能进入有深度的学习。深度学习的发生首要是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我们常常发现在课堂中积极发言的学生却不及安静倾听的学生成绩好。因为说只是表达了自己,而认真倾听才能让自己的思考与他人的思考有了碰撞。关键词:倾听、润泽、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两种情况,当学习内容简单时容易形成“热闹”的课堂,想要发言的学生络绎不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习的内容稍有难度时“寂静”的课堂就出现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虽鸦雀无声,但是部分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润泽的课堂。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出:润泽的教室里,教室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1]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构建润泽的数学课堂的开始,只有当学生学会倾听,才能形成这种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一、明确要求,引导倾听(一)明确预习要求一些适合先学后教的课,我会让学生先预习。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预习的程度不同,在课堂中呈现出的倾听状态也不同。一些没有预习或者在预习仅仅是把书上的做一做填完的学生,在课堂中很少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因为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并不了解,所以他听不懂他人的发言。所以这时就要有一套明确的预习要求,在学期初我都会让学生把预习要求写在数学课本的第一页:1、课文中出现的空要填,所有的问题要回答在书本上。2、看明白的地方打钩,看不懂的地方画个问号。3、阅读完课本要写上我知道了什么、我还有什么疑惑、我还想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4、把做一做完成。(二)明确“听”的要求小学生的专注力比较差,喜欢表现自己,许多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但却没有耐心听别人说。作为教师要给孩子一个有可操作性、细化的、具体的要求。[1]我在课堂中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首先要专心,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在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同伴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其次耐心,要先听完别人的话,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别人说话时不插嘴。还要用心,可以不用每一句话都能复述出来,但要能概括出发言者的意思;最后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有自己的思考,要能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我会经常强调:听比说更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达?”“他刚刚说的和你想的有什么不同的?”“谁还有补充吗?”(三)明确“说”的要求有的时候学生不认真听,是因为说的人出现了问题。所以要求学生听的时候,同样也要培养学生“说”能力。首先,学生在发言之前要先思考,不能看到题目就将答案脱口而出。这样的“说”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没有思考好就说,那么表达的内容就难免有些条理不清,当调理不清时学生就很难坚持听下去。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音量去说。在同桌交流时要用“说悄悄话”的声音去交流;小组交流时可以轻声细语地交流,;在汇报时的声音就要洪亮。在不同地情况下用不同的音量去说,学生才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认真倾听。二、以身作则,示范倾听在引导学生倾听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若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嘴上说说“要认真倾听其他小伙伴的发言”,但是教师却没有在学生发言时认真倾听学生的见解。这样的“言行不一”久而久之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十分不利。如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时,长不变,宽增加到24米,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大部分学生的解决方案:先用面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