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测控导航考点题号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2、3、4、11、12、1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5、6、7、8、9、10、14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浙江嘉兴模拟)“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是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牛轭湖形成的地质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常发生河岸崩塌现象B、乙处可见大量鹅卵石C、②到③可能发生于某次洪水过程D、丙处可能发生了一次滑坡2、内蒙古高原多见牛轭湖的原因是()A、地势较高B、地势平坦C、降水较少D、风沙较大【解析】1、C2、B第1题,牛轭湖的形成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过程。甲位于凸岸,乙位于凹岸,甲处发生堆积,不会出现崩塌现象,乙处发生侵蚀,不会出现大量鹅卵石;洪水时期,凹岸侵蚀加强,有可能发生②到③的过程;丙处泥沙不断淤积,原先河段形成牛轭湖,因地势较低,不会发生滑坡,C正确。第2题,牛轭湖多在地势较平坦的地区形成,B正确。(2017·山东潍坊期中)如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3~4题:3、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A、①变快,②变慢B、①变慢,②变快C、都变快D、都变慢4、一艘采砂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A、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B、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C、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D、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解析】3、A4、D第3题,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为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水深流速变快,②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河流变浅,水流速度变慢。第4题,该河为长江某支流一段,河流位于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大时,水流急,沉积大的颗粒物质,流量小时,沉积细沙,选择D。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该河段水对两岸侵蚀作用明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回答5~6题: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适于港口建设B、②处适于村落的建设C、该河段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D、①②③④四处中②处流水侵蚀作用最强烈6、如图所示为该河流入海口处。某村落五十年前位于海岸边,但现今远离海岸线,加速海岸线产生此种变化的人为因素最可能是()A、在河流上游兴建水库B、在河流沿岸设置砂石场采砂C、砍伐森林,减少山坡的植被D、超抽地下水,造成地面下陷【解析】5、D6、C第5题,①处堆积,②处侵蚀,所以①处适于村落建设,②处适于港口建设。该河段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较强,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中下游。第6题,村落渐渐远离海岸线,可能是河流泥沙淤积的结果,泥沙大量淤积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山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所致。(2017·江苏徐州模拟)浙西南山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7、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A、鞍部B、盆地C、溪谷D、山脊8、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亲)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根据诗句判断,该流域古村落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比较闭塞B、自然景观优美C、旅游开发落后D、开发历史悠久【解析】7、C8、A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溪谷中,主要是因为溪谷地势相对平坦,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发展。第8题,从诗句中可知,该地交通比较闭塞,人口较少,人为破坏较小,使古村落保存完好。(2017·河南洛阳四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9~10题:9、先民选择居住地时,考虑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生物10、古代的居民点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利于农耕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9、A10、B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史前居民点布局在地势较为平坦的河流沿岸,所以A项正确。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