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案目录contents•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商品与货币理论•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与矛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01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课程性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课程任务课程性质与任务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范畴,理解其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主要包括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资本循环与周转、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流通、剩余价值的分配等。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方法0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产生背景01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人阶级的壮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运而生。代表人物02马克思、恩格斯等。发展历程03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后经列宁、斯大林等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研究对象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阐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提供理论武器。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资本积累论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再生产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03商品与货币理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交换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价值论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04资本与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总公式G-W-G'。其中,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G’代表增殖后的货币。公式表明,资本家通过购买商品(劳动力商品),经过生产过程,将商品卖出后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