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雷雨前CATALOGUE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导入环节:激发幼儿兴趣•知识讲解:雷雨前的天气现象•观察与实验:模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绘画与手工:表现雷雨前的天气景象•总结与延伸:巩固学习内容,拓展幼儿视野01课程介绍与目标雷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通过了解雷雨前的征兆和变化,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教案背景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天气变化与日常生活了解雷雨前的天气征兆和变化,如天空变暗、风变大、气压降低等。知识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雷雨前的天气现象,并理解这些现象与雷雨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情感目标教学目标天气图标卡片、气压计、风速仪等。实物教具多媒体资源自制教具雷雨前的天气现象视频、相关图片等。模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实验装置(如用深色布模拟天空变暗、用风扇模拟风变大等)。030201教具和多媒体资源02导入环节:激发幼儿兴趣播放雷雨的声音,让幼儿聆听并感受雷雨的氛围。询问幼儿是否听过这种声音,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对雷雨声音的感受和想法。播放雷雨声音,引发幼儿好奇询问幼儿是否经历过雷雨天气,当时是怎样的情景。让幼儿分享自己关于雷雨天气的经验和记忆。通过讨论,了解幼儿对雷雨天气的前期经验和认知水平。提问与讨论,了解幼儿前期经验010204导入课题: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雷雨前的天气变化。让幼儿了解雷雨是一种天气现象,通常发生在夏季。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如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雷雨前的天气特征,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0303知识讲解:雷雨前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大量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乌云。乌云的形成颜色深暗,通常呈灰黑色或深灰色;云层厚重,遮挡阳光;云底高度较低,接近地面。乌云的特征讲解乌云的形成和特征闪电的原因云层内部或云与云、云与地面之间的电荷差异巨大,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空气放电形成闪电。打雷的过程闪电通道内的空气迅速加热膨胀,随后又迅速冷却收缩,这种快速变化引起空气的振动,经过传播就形成了雷声。介绍闪电、打雷的原因和过程雷雨前,往往会出现风向多变、风速增大的现象。这是因为不同方向的气流在雷雨云团周围汇聚,形成复杂的风场。风的变化雷雨前,气压通常会降低。这是因为暖湿空气上升导致地面气压降低,同时雷雨云团的发展也会使气压进一步下降。气压的变化阐述雷雨前的风、气压等天气变化04观察与实验:模拟雷雨前的天气变化01大玻璃缸或塑料桶用于模拟雷雨前的天气环境。02水用于填充玻璃缸或塑料桶,模拟湿气环境。03冰块用于模拟冷空气,引发凝结现象。04热水用于模拟地表附近的暖空气。05染色剂可选,用于更好地观察空气流动和凝结现象。06温度计和湿度计用于测量缸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实验材料准备4.可选步骤:在热水中加入染色剂,以便更好地观察空气流动和凝结现象。2.在热水上方放置冰块,模拟冷空气的入侵。1.在玻璃缸或塑料桶中倒入适量的热水,模拟地表附近的暖空气。3.观察缸内空气的变化,特别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5.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测量并记录缸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实验步骤演示0103020405幼儿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分别进行实验。2.每组选一名幼儿作为记录员,负责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3.实验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的凝结现象、空气流动情况以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4.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尝试解释雷雨前天气变化的原因。5.实验结束后,各组记录员向全班汇报观察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05绘画与手工:表现雷雨前的天气景象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笔、画刷、调色盘等绘画工具提供不同大小、质地和颜色的纸张,供幼儿选择确保绘画材料安全、无毒,适合幼儿使用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雷雨前的天气景象,如乌云密布、电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