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讲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光荣革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2.历程(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2)独裁阶段:克伦威尔凭其掌握的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4)“光荣革命”:1688年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3.意义: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限制王权的法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2.内容(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责任内阁制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历程(1)“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2)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3)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2.内容: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3.影响: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国家。1832年议会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原因(1)旧选举规则弊端严重。(2)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积极的斗争。(3)欧洲大陆革命浪潮的冲击。(4)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2.内容(1)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2)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但工人和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原因(1)资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2)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2.表现(1)内阁占用了议会会议的大部分时间。(2)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和取得一部分立法权。(3)内阁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4)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加强。【易错提醒】(1)1688年“光荣革命”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势力的妥协,革命后确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专政。(2)英国国王成为“虚君”不是开始于《权利法案》的颁布。《权利法案》颁布后,英王还掌握着行政权,国王可以依法行政。英国现任内阁形成以后,英王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失去行政权。【概念阐释】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轻巧识记】“用一、二、三”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一条“主线”: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完善。二个“趋势”: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强。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公民。[答题术语]1.“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使国家的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2.《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议会主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初步建立。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1.普选制: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实行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就是普选制。在选举中,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或由选民选出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尔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选举人或代表团,尔后由他们去投票选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广大选民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在历史意义上,针对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欧洲民主选举来看,普选制指公民不论性别、种族、出生背景、教育年限等差别的条件而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2.政党政治:通常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