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和运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1.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600年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2.“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句话令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这一观点是基于()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比如此。”诗中蕴含的哲理有()①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③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④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句诗不但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区别于主观意识的唯一特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5.“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句蕴含的哲理是()①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中包含静止,静止中包含运动③物质世界是运动和规律的统一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事实不断证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可以行稳致远,完全可以有效克难求进,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这是因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蕴含着()A.量变和质变的统一B.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个性和共性的统一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说明()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B.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意识的变化8.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的这一安排()①彰显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②证明特定情况下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③正确把握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④注意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生活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通信方式的巨大变化。从书信、电报到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从“见字如面”到“距离不是问题”,变得是沟通方式、传播媒介,不变的是亲朋好友间的思念和关心。这表明()①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发展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③发展趋势是量变和质变④矛盾双方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精析1.D[A中“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的表述错误。B错误,物质决定意识,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C中“改变规律”的表述错误。]2.D[“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一观点是基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3.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③错误;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也是没有的,④是错误的。]4.D[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区别于主观意识的唯一特性,A说法错误;通过洛阳城可以看出千年兴衰,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社会运动的主体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说法错误。]5.A[材料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