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交相辉映——全球化下的多元世界主干知识框架核心要旨归纳线索(一):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是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总趋势(1)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及欧共体、中国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苏联解体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线索(二):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一是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扩大的东盟、非洲联盟的成立等都是当今世界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2)二是经济体系化、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广的层面发展。热考主题突破主题一两极格局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原因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冲突。②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实力增强,争夺世界霸权。(2)过程(3)影响:一方面加剧世界紧张局势如德国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2.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过程①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有了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③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2)影响①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②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反映了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阵线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分明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续表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主要矛盾体现在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每个阵营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特别是处于美国对苏联进行全球性遏制的包围圈上;美洲则直接触及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对峙影响美苏两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长期对抗,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损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也人为地把世界分裂成两部分,与整体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背道而驰1.(2017·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其他三项时间上不符,排除。主题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1.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1)表现①欧洲走向联合。②日本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力争成为政治大国。③第三世界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成为冲击两极格局的重要力量。④中国:经济发展迅速。(2)影响①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1)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推动。(2)表现①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