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广州联考)合肥至福州高铁将于2015年6月30日正式通车,下图为合福高铁线路。据此回答1~2题。1.中国高铁具备“走出去”的基础是()A.政策B.劳动力C.技术D.市场2.下列关于合福高铁开通叙述正确的是()A.大幅提高福建沿海港口的吞吐量B.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C.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D.促进西部大开发1.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交通发展的基础。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基础。2.B【解析】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因素。合福高铁将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和位于东部地区的福州联系起来,有助于带动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福高铁是一条客运线路,不能大幅提高福建沿海港口的吞吐量;茶叶种植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合福高铁距西部地区较远,不能促进西部大开发。(2015·郑州三模)欧亚高铁是我国正在计划建设连接欧洲的两条欧亚高铁和一条昆明到新加坡的东南亚高铁,整个高铁网预计将覆盖17个国家。一旦建成,旅客从伦敦上车,48小时内就能抵达北京。读图回答3~4题。3.图中中欧亚大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自然带有()①温带荒漠带②温带草原带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④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亚寒带针叶林带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⑥4.关于中亚线铁路段开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西部地区出口到欧洲的货物,用时缩短,费用降低B.乌鲁木齐将成为欧洲商品进入我国的重要门户C.我国与中东地区联系更方便,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合作D.有利于川渝地区劳动力的输出3.B【解析】本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影响因素。读图可知,中、欧亚大路线所经过的地区的自然带没有地中海气候区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4.D【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出口到欧洲的货物,比传统上把货物运到东南沿海地区通过海运,用时短,费用低;由图可知乌鲁木齐将成为欧洲商品进入我国的重要门户;中亚线铁路段从中国乌鲁木齐、经中东地区到欧洲地区,使中国与中东地区联系更方便,有利于文化交流和合作;没有经过川渝地区,对川渝地区劳动力的输出影响不大。(2015·湖北武昌实验中学适应性考试)我国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我国的高铁技术虽源于国外却也结合了自己的创新。综合土建和车辆两个方面的成本,我国高铁造价只有国外造价的30%到50%。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访泰国期间,中泰双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时,我国提议“用高铁换大米”。据此回答5~6题。5.下列关于我国高铁具有的优势,说法错误的是()A.技术成熟、安全,成本优势明显B.拥有较强的配套、集成能力C.积累了应对复杂多样高铁建设、运营环境的经验D.通过学习吸收,已经能够生产所有标准的高铁6.我国提议“用高铁换大米”的原因可能是()A.泰国大米品质高,深受我国居民喜爱B.泰国大米产量大,将来可满足我国粮食进口需求C.我国粮食供需存在缺口D.我国大米市场价格不断上升5.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高铁具有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高铁技术成熟、安全、成本优势明显,已经形成完整配套的集成能力,积累了应对复杂多样的高铁建设的运营环境的经验,但目前尚未掌握所有标准的高铁建设能力。6.C【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对经济的影响。“用高铁换大米”由我国提议,说明我国有粮食进口迫切需要,结合国情,我国粮食生产受到多方面影响,粮食问题已经凸显。(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下图是2000年、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关于2000年、2010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全国碳排放量总体在下降B.西北地区碳排放量相对较小C.东部碳排放总体呈下降趋势D.中部各省区碳排放量均有大幅度增加8.有关影响10年间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差异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运输需求与排放总量呈负相关B.人口数量分布与排放量分布一致C.交通运输技术水平与排放量呈正相关D.经济水平与排放总量大致呈正相关7.B【解析】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带来的影响。从图中看出全国碳排放量总体在上升;西北地区碳排放量相对较小;东部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中部省区中安徽、江西排放量没有大幅度增加。8.D【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