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地球及其运动时间:50分钟满分:80分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2017·北京海淀区模拟]世界时(即格林尼治时间)是以观测地球运动为基础的时间系统。科学家发现由于地球运动的变化,世界时的1秒正在变长。为保证钟表的时间与地球运动相协调,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即“闰秒”。下图为此次世界时“闰秒”调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此次“闰秒”调整时正值北京时间()A.2016年12月31日15时59分60秒B.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C.2016年12月31日15时43分60秒D.2017年1月1日7时43分60秒答案B解析世界时为零时区区时,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闰秒”调整时,世界时为2016年12月31日23:59:60,此时北京时间为2017年1月1日7:59:60。故选B。2.“闰秒”是由于地球()A.公转速度加快B.自转速度加快C.公转速度减慢D.自转速度减慢答案D解析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这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了(即全球时钟为保持和地球自转同步,需多走一秒)。3.“闰秒”调整后三日内()A.北京6时后日出东北方向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高C.正值我国冬至到小寒之间D.南极大陆极昼范围扩大答案C解析“闰秒”调整后三日内即2017年1月1日之后,北京仍处冬季,日出东南;太阳直射点向赤道方向移动,纬度降低;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正值冬至到小寒之间;南极大陆极昼范围正向南极点缩小。[2017·福建南平3月测试]2016年11月28日~2017年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会议,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视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历法体系。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4~5题。4.会议期间,福建省()A.日出方位北移B.昼渐长夜渐短C.正午日影长度渐短D.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答案D解析11月28日~次年2月2日,福建省日出方位先南移,后北移;白昼先变短后变长;正午日影先变长后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5.气候学上,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二者之间为春、秋季,据此推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与气候学四季最吻合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平原答案B解析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四地比较,华北平原最吻合。[2017·全国卷Ⅲ]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6~7题。6.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D.甲丙乙丁答案B解析根据丁的描述判断,(向北望去有极光)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而乙地将由秋进入冬说明乙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秋季临近,说明纬度比乙地低,所以综合判断从北向南依次为丁乙丙甲,故B项正确。7.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B.6月28日C.9月2日D.11月2日答案D解析由上题判断,丁地黑夜漫长,且位于北半球,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D项正确。下图示意某时刻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分布,图中同心圆线为等太阳高度线。据此完成8~9题。8.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位于()A.15°26′N,90°EB.23°26′N,90°EC.23°26′S,90°WD.15°26′S,90°W答案B解析图示时刻,太阳高度为0°的晨线在赤道与0°经线相交,可知0°经线的地方时为6:00,则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为90°E。结合全球太阳高度等值线分布可知北极圈内极昼,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故选B。9.此时,北京时间为()A.22时B.2时C.10时D.14时答案D解析此时90°E为12:00,则北京时间为14:00。故选D。[2017·福建宁德质检]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图中阴影部分为某自然景观分布区),读图完成10~12题。10.图中阴影地区的自然景观最可能为()A.森林B.草原C.荒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