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教案(精选2024)目录CONTENCT•活动背景与目标•活动内容与步骤•沉与浮现象分析•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拓展延伸活动设计•活动总结与反思01活动背景与目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浮沉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石头沉入水底等,这些现象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现实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科学活动,幼儿可以观察、实验、思考,培养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强的探究欲望,因此开展《沉与浮》的科学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大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活动背景01020304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态度目标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浮沉的规律。让幼儿了解浮沉现象的基本原理,知道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实验态度,让幼儿能够尊重实验结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02活动内容与步骤水槽或大水盆各种大小和形状的物体(如木块、石头、塑料玩具、海绵、玻璃球等)记录表笔01020304实验材料准备1.引入活动2.提出问题实验操作步骤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示范或故事,引起幼儿对沉与浮现象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例如:“你们认为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鼓励幼儿进行预测。0102033.实验操作让幼儿将选定的物体逐一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沉浮情况。鼓励幼儿尝试改变物体的状态(如将物体捆绑在一起、改变物体的形状等),再次观察并记录结果。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结束后,让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思考物体沉浮的原因。4.分享交流教师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幼儿思考沉与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救生圈、船只等。5.总结延伸实验操作步骤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并及时记录。记录表应包含物体名称、预测结果(沉或浮)、实际结果(沉或浮)以及可能的解释或备注。鼓励幼儿用图画或符号记录观察结果,对于不会写字的幼儿,可以由教师代写或辅助记录。实验结束后,要求幼儿整理记录表,并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发现。观察记录要求03沉与浮现象分析漂浮悬浮沉底部分物体露出水面,如木块、泡沫等。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但不触及水底,如悬浮的鸡蛋。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并触及水底,如石头、铁块等。物体在水中的状态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时漂浮,等于液体时悬浮,大于液体时沉底。密度差异沉与浮的原理阐述80%80%100%影响沉浮的因素探讨相同质量的物体,形状和体积不同,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也不同。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不同,如盐水比纯水浮力大。如水温、气压等外部条件的变化也会对物体的沉浮状态产生影响。物体的形状和体积液体的性质外部条件04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前必须穿戴好实验服和安全眼镜,确保个人防护措施到位。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吸烟或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使用实验器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破损或伤人。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禁止嬉戏打闹,以免发生意外。安全操作规范01020304在使用实验器材前,要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故障应及时更换或维修。实验器材使用说明在使用实验器材前,要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故障应及时更换或维修。在使用实验器材前,要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故障应及时更换或维修。在使用实验器材前,要仔细检查器材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或故障应及时更换或维修。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不可随意丢弃。废液要倒入指定的废液收集容器中,禁止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内。对于有毒有害的废弃物,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确保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现场,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废弃物处理要求05拓展延伸活动设计水果沉浮实验船只模型实验自制密度计实验创意沉浮实验展示利用纸张、木片等材料制作简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