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提分点17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三步骤赏析字词三步骤赏析句子三步骤赏析表达技巧读文支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写诗人仰天射鸿,实际上是借此喻指诗人欲凭借出众才华在应举考试中摘冠折桂。其中“箭”“弓”喻指诗人的才华,“衔芦鸿”喻指折桂。诗人以形象化的比喻描绘出自己的理想图景。然而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诗人内心极其苦闷、悲愤,弯弓射鸿也可以看作诗人在排解心头苦闷。,诗人以麻衣冲风、带酒晚歌的洒脱不羁的方式表达对黑暗社会环境的极大愤慨。“黑”字渲染了压抑和阴森的氛围,“北风”借指炎凉的世风。是诗人不甘沉沦、坚守志向的宣誓。尽管诗人为“枯荣不等”的残酷现实而感到沮丧、懊恼,责怪起上天,然而仍能够“屈穷心不穷”,坚守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写时令景物的转换,冬天过去终将迎来春暖柳绿,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自信,相信自己终将走出困境,施展抱负。典题文本(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对点解题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解析第一步,理解诗句含意: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第二步,指明特点与手法:“寒风”实际上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第三步,概述作用: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勉励。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解析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答案B一、(2018·福建厦门外国语学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2题。点绛唇·阻风江口陈维崧浊浪堆空,暨阳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浊浪堆空”,侧面渲染了江风的猛烈巨大,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B.“冰车铁柱”,状写江上巨涛,化柔性的水波为刚性的冰车和铁柱。C.“独眺君山”,词人终于出现,他极目远眺,看到了洞庭湖里的君山。D.“且共春申语”,此时词人思接千载,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深情交谈。解析C项,“词人终于出现”说法不当,词人开始就出现了,“看到了洞庭湖里的君山”说法有误,“眺”不是“看到”义,这里是虚写,并不是真正看到了君山。答案C★2.本词中的“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好处。答:解析先展开联想描述景象,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酹”可联系“一尊还酹江月”理解,“蛟龙”用的是比喻修辞,把翻滚的江涛比成“蛟龙”。“愁如许”如何排解?和春申君“同看蛟龙舞”。答案①这两句的意思:我用一杯酒深情地祭奠春申君,让我们一同欣赏这蛟龙狂舞般的滔天巨浪吧。②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江涛翻滚的宏大气象。③以景结情,词人将万千愁绪含蓄地寄寓在眼前蛟龙狂舞的巨浪之中。④想象与春申君同看浪,寄托愁思。二、(2018·广东湛江一中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王维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傍晚时分,诗人王维手持竹杖,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B.颔联写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