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素质教育在美国》读后感徐新燕这两天大致扫瞄了《素养训练在美国》这本书,黄全愈是一位在中国的训练中成长,在美国的训练中成才的留美博士。对中国和美国的训练都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索,尤其是当他的儿子矿矿亲身经受了美国的训练之后,对中美训练的体会和思索更加详细,更加全面。因为还没看完,给我影响最深的是这样两点:一:制造性只能培育,不能教通过一件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趣事。也就是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高校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矿矿却无法落笔画画,并且不愿上学,因为老师什么都不教,只让同学自己涂鸦。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了解状况后,甚为不满,马上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是过后发觉,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有没有独特之处。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没有一些自己创新的成分,假如没有一个参照物,他们就根本无法下笔。由此可见,中国的训练注意技能的传授,同学依照老师的教学,能够有很强的副职力量,但同学的共性和创新性得不到很好的进展。而美国训练,重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共性,注意同学自己的创新力量的培育;中国的训练注意“教”与“训练”的过程,很好地培育了同学的技能,而美国训练注意同学自身实践的过程,高效地培育同学的制造性。二、没有惩处的训练是不完整的训练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始终以来,认为美国训练崇尚自由、共性进展,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孩子,可以任其自由进展,但事实并非如此。当我读了这本书,我对美国的训练有了更充分的熟悉和理解。黄全愈在书中写到:在美国学校里,同学一进校门,人手一册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一条条都纪录得特别具体,这是每个人都必需遵守的“天条”。同学违反了哪一条,就肯定会受处处罚,没有任何商议余地,同学心里特别清晰,因而因为惧怕而遵守这个规章。例如老师发觉同学上课不守纪律,第一次,老师警告;第二次,在教室外面站10分钟;第三次,老师打电话通知家长,放学半小时才允许回家。这就意味着将乘不到校车,必需由家长来接。美国由此流行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打电话。最重要一点是美国家长对学校的惩处措施也非常理解与支持。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相反,我们的训练在管理同学上有许多的随便性。虽然学校也有校规,班规,但形同虚设。而同学也不知道自己的所做所为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学校和老师也是临时打算怎么处理。而且现在社会上流行的做法,就是把什么惩罚都与体罚、变相体罚联系起来,与损害同学的自尊心联系起来,这样使学校的规范训练大打折扣。老师不再敢管,学校只怕出事,家长动不动就把学校告到有关部门或者新闻媒体,无奈之下,只能由着他们。其实“训练”本身就包含有惩处的因素。而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犯错误是不行避开的,受惩处也是成长经受中不行缺少的。假如同学犯了错误、违反了纪律,只靠讲道理、用行动就能感化孩子那就太好了,问题是有一小部分同学根本就不吃这一套,那我们就对他们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试想这些同学将来会走向何方,会有谁来管教;信任大家都第5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心知肚明。那么为什么会进展成这样,当然孩子的父母亲有不行推卸的责任,但我们也应当担起肯定的责任,假如我们的训练能够给它肯定的惩罚,或许可以挽救一部分同学,为社会减轻肯定的负担。因此,科学有效的惩戒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真正为同学负责,全面体现学校育人功能的手段,是必不行少的以上两点就是我阅读后最深的体会,中美两国训练的差异源于中美两国的国情、文化传统与训练观念的不同,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美国的素养训练并不见得在中国行得通,所以我们也没必要照搬美国模式,我们要做的只能依照中国国情,借鉴外国模式,查找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素养训练。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