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某地处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是全市闻名的将军县,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版图面积1796平方公里,辖10镇1乡1个国营农场,总人口65.7万,其中农业人口54.3万人。2022年10月,某被列入湖北市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并于2022年元月在全县正式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合农夫41.54万人,参合率76.5。从目前运行的状况看,全县新农合试点工作运行良好,管理有序,成效显著,对于解决农夫看病难,减轻农夫就医经济负担,缓解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展起到了乐观的作用。一、我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作法(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和办事机构。县、乡政府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监事委员会,并设立了合管办。依据县编委确立的29人编制,经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配备了县乡合管办工作人员,并实行异地委派。县、乡合管办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被列入财政预算。第2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同时制订下发了合管办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范,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了县合管办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了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提升了管理机构的功能。(二)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印发了《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法(试行)》,组织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运行程序。开展了基线调查,摸清了本地医疗资源及参合农夫医疗需求现状。依据本地实际,借鉴外地阅历,组织制订了一系列与“实施方法”相配套的管理规章,建立了病人转外埠就诊审批制度。印发了《村(所)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规定》,同时根据严格的准入制度,通过考核验收,确立了17家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这些制度和措施为我县新农合试点工作建立了良性运行规章。(三)严格执行医药审核与监督制度。加强了合作医疗监管人员技术培训,组织学习医疗审核、监督制度及运行程序。通过培训,让相关人员基本把握了医药审核原则、医疗监督环节和相关技术标准及物价收费标准、第3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结算补偿程序及管理方法。印制下发了《某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汇编》,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了医疗服务合同,从医疗管理、费用结算、审核与监督等方面规定了双方的责任。同时实行逐级审核,层层把关,做到审核标准化,执行制度化,操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最大限度地爱护了参合农夫的利益。(四)全面推行公开公示制度。根据市统一部署,各定点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四公开、一公示”,即参合农夫权利和义务公开,补偿程序和补偿方法公开,服务项目结算标准公开,基本药物公开。每月住院病人费用补偿状况公示。县合管办为全县各乡镇统一制作了公示牌,参合农夫医疗费用补偿状况分别在县合管办、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室按月张榜公布,并分期在县电视台公告,接受群众监督,增加了农夫对合作医疗管理运行的信任度。(五)加强基金运行管理,确保基金平安。全县统一在县信用社开设新农合专用帐户,农夫所缴资金储存到新农合专用帐户。县财政部门根据第4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要求将县级财政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划拨至县信用社新农合专用基金帐户。参合病人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于出院时赐予补偿,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诊回县合管办报销,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垫付的参合病人补偿资金每月汇总上报县合管办,经复核后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社保股核对无误后,从县信用社合作医疗基金帐户直接划拨到定点医疗机构帐户上。合作医疗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节余转用,利息滚存。县合管办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编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年度预算。新农合基金分为住院基金、门诊基金、健康体检基金和风险基金。我县新农合实施五个月以来,总体运行正常,管理有序,成效明显,元至5月份,全县参合病人门诊总数4.76万人,实际补偿119.45万元,住院病人3504人次,补偿269.42万元,孕产妇住院分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