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居解说词敬重的各位贵宾,现在我们要参观的景点就是闻名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居。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了降落下闳的生平,同时,也会更加清晰地熟悉到阆中做为古天文讨论中心的盛况。穿过四合院,走入正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落下闳的坐像。这一坐像是阆中籍闻名雕塑家伍明万教授亲自完成。坐像上方悬挂一方匾额,上面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集字“炳曜千秋”,盛赞落下闳的功业。现在,就让我们来熟悉一下落下闳。落下闳,复姓落下,名闳,字长公,西汉时巴郡阆中人,也就是今日的阆中市。少时,落下闳在乡间,醉心于天象观看,后在家乡小出名气,经同乡、太常令谯隆和太史令司马迁推举,被汉武帝征召入京,与当时的官家天文学家唐都、邓平一起研制历法。此历被汉武帝采纳,于“太初元年”颁行,故称其为“太初历”。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历法,在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落下闳在天文学、数学、农学上的一系列开创性的贡献,也已经被学术界公认,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第2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天文史上最绚烂的星座。”2022年9月16日,经国家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将其发觉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从今,落下闳真正成为一颗灿烂星座永恒的闪烁在星空中。落下闳的贡献究竟在哪些方面呢?现在我们就走入第一个展馆: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把落下闳所处的时代的东西方天文成就作了一个比较,共列成了十大成就,其中落下闳的成就有三个。第一,就是他编制的历法《太初历》。在这里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太初历》。当年因为落下闳和邓平研制的历法“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大大优于其他17家,遂被汉武帝采纳,于太初元年颁行,称新历为“太初历”。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坚辞不受,而邓平则被任命为太史丞。从中可以看出“太初历”较之六种古历有巨大的进步。中国历代所订历法有近百种,图版中排列了主要的几种,可以说它们全都是以落下闳所创“太初历”为依据和样板进行改进的成果。第二个成就,就是提出了“浑第3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天学说”。落下闳创制浑仪(包括浑天仪和浑天象),形象地展现了宇宙模型。他通过长期观测和科学运算,用事实论证了浑天说理论和天体运行规律,最终制定出优于其它17种历法的“太初历”,是浑天说对盖天说的有力的否定。汉代大文学家、天文学家杨雄的论述,《史记》、《旧唐书》等记载,均证明是落下闳制造了浑仪。第三大成就就是通其率。在数学方面,他创造“连分数(辗转相除)求渐进分数”的方法,定名“通其率”,现代学者称之为“落下闳算法”。“落下闳算法”比采纳类似方法的印度数学家爱雅哈塔早600年,比提出连分数理论的意大利数学家朋柏里早1600年,它影响中国天文数学2000年。确立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是落下闳又一宏大功绩。古时,颛顼历以十月为子月,为一岁之首,此作法不利于农作,同时,也不合于四季。落下闳在制定太初历时,转变了旧的历日制度,规定每年以孟春正月朔日为岁首,被汉武帝采纳。落下闳确立正月为岁首后,人们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新年”,民间习称“过年”,民间也就有了“春节”的说法始终沿用至今。所以,今日,第4页共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我们也就尊称落下闳为“春节老人”。落下闳第一次将24节气纳入历法,此一作法,奠定了春节的基础,同时也是遗惠千秋万代的创举。《太初历》颁行之后,汉武帝封落下闳为侍中(顾问),他辞而不受,回到阆中连续讨论天文;并将他的渊博学问传给后代。在他的巨大影响下,汉唐时期的阆中成为我国古代闻名的天文讨论中心,人才荟萃,群星绚烂。西汉末,阆中消失了闻名天文学家任文孙、任文公父子。三国时期的周舒、周群、周巨,祖孙三代天文学家。现今周氏祖孙住宅所在街道被命名为“管星街”。唐代天文学家、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定居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