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端午节的起源种种说法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重午节、端阳节。这个节日大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它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中华三大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各地说法不一。影响最大的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战国时代楚国人,诞生在湖北秭归县三闾乐平里。由于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便做了楚怀王的左徒。他主见对内举贤授能、对外联齐抗秦,最终达到统一中国的目的。然而,他的这一政治主见却遭到楚国一班奸臣的反对,受到排挤和陷害,被放逐到湖南一带,流落在洞庭湖畔。不久,又听到楚国都城被秦国军队攻破的消息,他难忍亡国之痛,于是在农历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救他,竞相划船寻找并向水中抛粽子。现一说法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还有的认为过端午是为了驱邪避毒。《楚荆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士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彩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东北农村还保留着端午节早晨到野外采摘艾蒿第2页共2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挂在门旁和在儿童的臂上系五彩线的习俗。现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即古代吴越人(一个龙图腾部族)进行图腾祭祀的节日。还有的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即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范晔的《后汉书》就持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