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一)最终忙里偷闲读完了巴金激流三部曲《家》和《春》、《秋》。所受感受颇多。文章中没有太多美丽奢华的词句,我却像像是身临其境地目睹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衰亡一般。睡里梦里都是书中人物的命运。虽说只是读书,却像是看了一部长篇巨制的电影。里面人物所说的话,所行的事,就连那眉宇间的神情,甚至是他们的衣着装扮在我脑海里都有细致的勾画。书中太多的人太多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我只先说一人。这人便是高家的长房长子,觉民、觉慧的大哥,梅表姐和蕙的大表哥,瑞珏的丈夫,海儿的爹觉新。我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家》中觉新、觉民、觉慧的人气的调查,数据显示觉慧占43.4%,觉民32.1%,而觉新仅有24.5%大多数人怜悯他、第2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可怜他、甚至厌恶他。上世纪五十年月,巴金因不满于电影的改编,在文章中写道:“我习惯于通过人物来批判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我的全部作品里面我认为有罪的事制度。”“真正的缘由是制度毒害了他(觉新),而不是他应当被旧社会摧毁。”高觉新是个沉重的人物,他缄默的性格造就了他缄默的命运,而他缄默的性格来自于腐朽的社会礼教。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觉新,“连续读着新思想的报刊,连续过着旧式的生活”很是恰当。他有抱负、有幻梦,他信服新思想,渴望做个新青年,尽管环境使他遗忘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里毕竟还燃烧着青春的火。可作为高家的长子玄孙,他担负着已故父亲和年迈的祖父的期望。他只得用自己的牺牲换取全家的“和谐”(在他看来所谓的和谐)。他不是没有抵抗,只是他的抵抗换来的是父亲的死不瞑目祖父的绝望,第3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因此他不得不放弃抵抗。他不能像觉慧那样置一切于不顾地逃出家、逃往上海追求新的自由,因为他是高家的长孙。他恨自己的软弱,他惯常的软弱和“作揖主义”使他损害很多自己珍爱的人,最终只有自己在孤独中品尝自己酝酿的苦水,还被人否定。觉新就是这样在多情与健忘中浑浑噩噩地打发着自己飘渺无奈的人生。可我们应当熟悉到,他的软弱是社会所给予他的,是长子这个特别地位给予他的。我们说批判的应当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旧社会那些吃人的礼教,而非觉新缄默的命运。诚然我不赞同高觉新是封建礼教的傀儡这一说法,但也并不认为他是怎样一个高大的悲壮的英雄。只是不满于某些对觉新过激的批判。在没有真正走进另一个人的世界前,请不要乱碰他的人生。人不是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人。巴金激流三部曲读后感(二)第4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高中时忙里偷闲读过了巴金的《家》和《春》,书中的人物时常出现在脑海中。最近,间或翻到了《秋》,“忍不住”一口气读完了,对其中的人物有很多感慨。书中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亡,将那吃人的礼教血淋淋的呈现在读者面前,看着那些被摧残的生命,让人惋惜,更让人伤心!从黑压压的乌云中,闪出一丝光亮(巴金总是给出盼望,尽管还有些渺茫),那就是热血青年的激情和抵抗。他们为了抱负,为了光明,甘愿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带着坚决的目光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发出挑战。觉慧,觉民和琴就是这样青年的代表。他们的言行,也就是旧礼教中的叛逆,往往给人巨大的感召力,让读者的心与他们的一同跳动,特殊是青年。在家庭束缚下,他们毫无惧色,并且信任那不过是一层“纸老虎”罢了。他们怀着崇高的信仰,从事着高尚的事业。对他们,我只有鄙视。觉慧到上海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绝不受家族中任何人的摆布;觉民留在家中,(.9xwang.com)他从不向旧势力低头,也不惧怕任何人,牢牢把握住属第5页共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于自己的幸福与幻想;琴和觉民还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经营着报社,宣扬新思想。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青年应有的“叛逆”,胆识和激情,也看到了觉民和琴之间那纯净的爱情。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青年觉新。觉新是个“老好人”,他总是一味的谦让,一味的向礼教低头,幻想着通过个人的牺牲能换来大家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