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正确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宜用三审法一、(2015·海南省文昌市高三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不仅仅在于酒本身,更多的是因酒而生发出的种种“”“”在日常生活中的礼与情。其中,杯作为一种饮酒器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古代酒杯名称众多,“”造型各异。最初通称为爵,“”后常称为觞,“”再后觞杯同称,到了唐宋则将“”饮酒器多称为杯了。“”酒文化中的礼,往往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这在先秦乃至秦汉时期最为突出。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饮酒器属于礼器,有爵、觚、觯、角等,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在宗庙举行祭祀,因祭祀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所持的饮酒器也不一样。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礼也。所谓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公卒爵,”然后饮,亦礼也。在进食之礼中,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职》称,弟子事师,饮时进食,陈膳毋悖,“”其中也有左酒右浆的规定。古人分食,一人一份,所以陈膳能够定下常规。现在在宴席上杯筷盘碟仍需摆置有序,客人动杯总在主人敬酒之后,而主人敬酒每每先干一杯,这些还能看出千年酒文化的遗风。在汉字里,有些字是特用于祭祀和宴饮时某种行为和动作的,既表示礼,又形成仪。“”如寿字,《史记·武安侯列传》记,武安侯娶燕王女为夫人,设宴“,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已魏其侯为寿。寿,即上酒。这是说主人(武安侯)和宾客(魏其侯)先后为大家斟“酒。又如釂”字,《汉书·游侠郭解传》记“,解姐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釂,非其任,”强灌之。釂,尽爵也。是说强迫人家喝干杯中酒。如今“”“”,斟酒已不用寿,偶言上,犹有古意;釂“”“”改称干干杯了。“”酒文化中的情,文人借杯流露得最为透彻,尤其是其中的闲情和苦意,闲情之时,“握杯享受,自有一番乐趣。这中间不需渲染,逸致自然。陶渊明过门辄相呼,有酒斟酌”“”之和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缠琐事,不涉流俗,凸显了闲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更见闲趣,其诗句平淡,却透着一股深情。残杯,指装有剩酒的杯子“”这剩酒或为盛宴弃余,或为独饮罢酌,用一残字,多有伤感之情,几乎成为命运多舛、“”坎坷人生的倾诉,往往表现出当时凄楚的情景。酒文化中的情,多半在残杯中感人至深。杜甫曾在长安困守十年,其时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直抒胸臆,把误身受辱的遭“遇和创伤写得极其悲慨,却又无可奈何。其中两韵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只杯,与白居易雪夜邀饮的杯相比,一个在天一个在地。苏东坡、李清照等人写到残杯,有窘况,有怀念,却不像杜甫那样实实在在,使人难堪,而情感的“”起伏,则比杜甫深沉得多。这又是酒文化中另一种回荡人心的情,杯成了当时情景的见证,凄之,惨之,怜之,惜之,都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摘选自朱启新《酒文化中的杯》,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酒文化中杯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饮酒器,“”“”杯在由酒生发出的日常生活的种种情与礼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我国的酒共同使我国的酒文化举世闻名。B.“”杯在文人笔下反映出来的闲情和苦意成为中国酒文化中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杯在众多场合里被频繁使用,成了酒文化中的重要情感寄托。C.自古至今,酒杯在我国有爵、觚、觯、角、觞、杯等多种不同的称呼,它们造型各异,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D.残杯指盛宴弃余或独饮罢酌之后存留剩酒的杯子,这种杯往往体现出当时的凄楚情景,倾诉着人生命运的坎坷,其情往往感人至深。解析:选C“”“”。造型各异针对的是古代酒杯,“而容量不同,等差有序,使用时有严”“格的尊卑之分针对的是商周两代,”青铜制作的属于礼器的饮酒器。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酒文化中的礼,常表现在祭祀和宴饮中,先秦时地位尊贵的祭祀者用觯,地位卑微“”的祭祀人员用角。而贵贱长少饮酒有先后之分,都是礼的体现。B.古人有一人一份的分食传统,在进食时要求荤素菜肴和酒浆要放在一定的位置,《管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