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美学四讲读后感美学四讲读后感(一)人常常感叹人生无常,去日苦多,时间一去不复返,总盼望把时间唤醒、逆转和凝练,艺术便能满意人的这种要求。时空从人们现实地把握世界的感性知觉变为体验人生的心理途径,它直接地唤醒、培育、塑造人的自觉意识,丰富人的心灵,去构建这个艺术心理情感的本体世界,以确认人类的生存和人的存在。艺术把时空凝冻起来,成为一个永久的现在,这种凝练的时空,它毫不真实,却永不消逝。艺术勾销时间,这种勾销却使心理增长。时空本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感性方式,艺术里的时空却成为人类心理增长的途径。人类和个体都通过时间的体验而成长。如“康德”所云,只有天才才能制造艺术。他指的天才并不是天资,而是指艺术作为审美抱负的表现,有将深刻的人生内容转化为艺术形式的宏大才能,以造成宏大的意识层。这种创作是“无法之法”,它不能教,第2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没有固定的法则方式,纯靠艺术家个人去捕获从而去表现那既有理性内容、又不能用概念来熟悉和表达的东西,制造既是典范又是独创的富有人生意味的作品。人生境界、生命感受和审美力量(包括创作和观赏)的共性差异,具有本体的意义,即那好像是被偶然扔入这个世界、本无任何意义的感性个体,要努力去取得自己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能规律地产生出来,而必需由自己通过情感心理来寻索和建立,所以它不只是发觉自己、寻找自己、而是去制造、建立那只能活一次的独一无二的自己。人作为个体生物是如此之偶然、短促和艰辛,而死却是必定和简单,所以人不能是工具、手段,人是目的自身。艺术是人的感性存在的对映物,它就存在于人的日常阅历中,这即是心理情感本体。当艺术品完全失去社会功用,仅供审美欣赏,成为“纯粹美”时,它们即将成为“完善”的装饰而趋向衰亡。艺术品如何从有用、功利的人工制作向所谓的纯艺术的审美过渡,正是有关怀理情感本体的建构关键之一。第3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生命是一堆印象、材料而已,作为美的艺术,正是通过形式的寻找和制造而积淀着生命的力气、时代的激情。从而使此形式自身具有生命、力气和激情。这即是生活积淀。原始积淀是审美,艺术积淀是形式,生活积淀是艺术。在生活中去做非功利的省视,在阅历中去进行情感的净化,从而使阅历具有新奇性、客观性、开拓性,使生活本身变为审美意味的领悟和创作,使感知、理解、想象、情欲处在不断变换的组合中。于是艺术作品不再只是供欣赏的少数人物的产品,而日益成为每个个体存在的自我完成的天才意识,个体先天的潜力、才能、气质将充分实现,它迎接积淀、组建积淀却又打破积淀,于是积淀常新、艺术常新、审美常新!艺术正是人类这种作为精神生命本体在不断伸延着的物态化的确证。人们在这种物态化的对象中,直观到自己的生存和变化而获得精神上的培育,增加自我生命的力气,因此所谓的生命力就不只是生物性的原始力气,而是积淀了社会历史的情感,这也就是人类的心理本体的情感部分,它是第4页共10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人是值得活着的”的强有力的确证。艺术的最高价值便不过如此,不行能有比这更高的价值了。无论是科学或道德都没有也不行能达到这个有关生命意义的价值,所以,艺术及其意味作为历史性与开放性之同一,不只是回首过去,也不只是现实体验,它同时是指向将来的。它和时间一样,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是无时间的时间,所以它是永恒的,只要人类永恒的话。只有抽象的才是详细的。这里的抽象既不是现实事物变形抽象,也不只是情感表现形态抽象,而是对世界、宇宙、人生的情理交融的领悟的抽象,这种抽象是概念抽象所不行能有的。美感尽管不能脱离形、色、声、体的感知、想象和憎爱、欲望,但其高级形态却完全超越这种感知、想象和情欲,而进入某种对人生、对宇宙的整个体验的精神境界。音乐之所以比其他很多艺术经常更能达到某种哲理的深度,也是因为这最高哲理是诉诸人的感受,情感的人生宇宙感怀,这也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味层”。“微妙无形,孤独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