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1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1.[2019浙江4月选考,9,2分]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题干信息“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可作为细胞在不同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的状态的判断依据。考点2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2.[2018浙江4月选考,17,2分]在观察某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依次观察到的结果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①、②指细胞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态时不存在水分子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现象B.甲→乙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结构①的伸缩性比②的要大C.乙→丙的变化是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发生渗透作用至丙状态,一段时间后该细胞会破裂高考中涉及质壁分离的考点主要有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判断、质壁分离及其复原过程中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及物质出入细胞情况的分析等,例如本题。解题时抓住水分子整体上的移动方向,即“水向高处流”,由此分析作答。3.[2017海南,9,2分]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B.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C.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D.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实验及其拓展应用,落实科学探究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解答本题需要明确质壁分离的原理,即细胞膜的半透性和细胞壁的全透性。4.[2016天津理综,1,6分]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乙丙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本题结合显微图像考查质壁分离实验。本题的易错点是D项,正确判断本项需要明确不管是质壁分离还是复原过程中,水分子都是双向扩散的。考点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影响因素5.[2019全国卷Ⅱ,3,6分]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2019年高考对此部分内容的考查以材料信息题形式呈现。本题以H+-ATPase为素材,结合实验考查H+跨膜运输的方式、方向、条件等,对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题干信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突显了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解题时可在草稿纸上画出细胞内外pH的大小以及H+跨膜运输方向的简单示意图,将文字信息图示化,以利于快速解题。6.[2017海南,6,2分]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