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山坑学校周翔翔读着这本书,我被书中的故事感动着,我被书中的情感感染着,我被书中的思想训练着,我被书中那浓得不能化解的爱溶化着。李跃儿是一个专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养生活、用爱去升华生活的人,所以她的书里到处捕获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颤的实例。我是一个一般的训练工,在没有读到这本书之前,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可是,读完这本书后,我汗颜了!我离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太远了。翻阅时,我不禁萌生了丝丝酸楚和歉意,因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为训练者的我们,在剥夺着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训练观念、错误的训练方法使得我们的孩子开头变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无助、恐惊、孤独、生气。这绝不是我们所盼望看到的状态!第2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那么,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好像都应当重新端详一下我们的训练观念和行为。赐予孩子幸福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必需要清晰“幸福的根源”,这绝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满意什么。引用周弘老师的一句话,我们只有“专心赏识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赐予孩子幸福。《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启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一开头是没有棱角的,但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在这张白纸上根据自己的意愿画上一个方框后,从今它就成了一个永恒的矩形,这时,除了在方框中发挥定格的形态外,再也没有其他发挥的余地了。这是训练的失败!只有当孩子心境未定格时,才是训练的最好时机。我们应当将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拉成平行线,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洞悉孩子真刚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第3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孩子才能获得有益的进展,才能感受到幸福!另外,她也告知我们:要使孩子幸福,我们不仅要对孩子有爱心、责任感,更要使这份爱心布满才智。所以我们首先要订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要学习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行为,学会“等待孩子”。书的李跃儿在发觉自己的错误训练行为时,她不惜花几年时间等待孩子自然进展,还孩子童真。其实这也是我们在训练过程中特别欠缺的。许多时候,当我们发觉了孩子的“错误”时,我们往往会实行这几种方式:大声呵斥指责批判、马上上前加以制止、亲身上去关心完成,我们缺少了急躁和对孩子的信念,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等待”。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在平常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苦恼之事,难免会有不如意或心情差的时候,当看到孩子闹事闹心情时,有时就会发脾气。这是一个弊端,我们每个老师都得改。周弘老师有句话第4页共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讲得好:“当你转变不了社会,你就学会转变自己。”孩子的任性、顽皮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我们转变自己,自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我们与孩子都是生活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空间,就如盒子里的两个肥皂泡,当一方压力大时,另一方就会不攻而破,只要我们能够细心琢磨孩子的心态,顺着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导,专心去赏识孩子的对与错,走进孩子的心灵,正确引导孩子逐步走向成熟,才能使孩子能够在简单的社会中以不变应万变,健壮幸福地成长!《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时就像在一面光滑的镜子前观照自己,渺小而卑微。她使我的心灵受到震撼,使我的灵魂受到洗礼。虽然距她的训练观点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是,我会向着“爱自己的同学,喜爱自己的训练事业”的方向去努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