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荣辱观学习心得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荣辱观学习心得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是提出了个人如何处理好与国家、人民、社会等方面关系的准则。九象网14http://.9xwang.com很久以来,我们都提出要留意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训练,荣辱观的提出,可以使原有的训练更加深化和详细,更有时代性。青少年是国家的将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前途,因而不能等闲视之。青少年涉世未深,心灵比较单纯,识别是非的力量比较差,简单受到外界影响,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特别简单,假如不很好留意,将来就会成为社会问题。在我们的传统训练里,非常注意培育经国济世之才。这种人才的培育,是要从修身做起的,而修身则要从儿童时代抓起。我国古代的儿童训练,人格训练是第一位的,让孩子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然后才是学问训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练。古代童蒙训练的胜利,表现之一,是有很多优秀的教材,《礼记》中的《曲礼》、《少仪》、《内则》,《大戴礼记》中的《保傅》和《曾子事父母》,以及《颜氏家训》、《三字经》、《千字文》、《童蒙须知》、《弟子规》等,都是名扬四海的童学教材。其中,朱熹对童蒙训练倾注的心血尤多,建树也最大。他认为,南宋之所以朝纲不振,是因为朝廷缺乏栋梁之才;而朝廷之所以缺乏栋梁之才,是因为童蒙时代没有受到良好的训练。因此,从国家的前途考虑,必需下大力气抓好童蒙训练。而童蒙训练的核心,是“培其根”、“固其本”,使之“正”,树立正直的品性。儿童思想单纯,身上坏习气比较少,只要引导得法,好的品德不仅与日俱增,而且根植于心田,正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假如全社会都同步进行,那么社会风气的转变,就指日可待了。朱熹“童蒙养正”的理念特别正确,得到很多学者的响应。童蒙训练能否“养正”,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是否培育了孩子的廉耻之心。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全国人民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详细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群体,应当有各自的侧重点。我认为,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如此,切忌大而化之,当做口号,贴在墙上了事。青少年荣辱观的训练,要解决他们人格培育的基本问题:懂得明辨是非,懂得什么是人格和国格。这里面既有涉及国家荣誉、国民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也有涉及个人修身、道德品质的详细问题。后一类问题,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最为现实,最简单见效,尤其要细心设计。要通过荣辱训练,在同学的心理机能中培育抵制恶言、恶行、恶事的力量,耻于做不善、不正、不诚、不敬之事,一心向善。使青少年从小懂得怎样疼惜自己的名誉,努力为家庭和祖国增光,这样就可以把思想道德训练落实到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