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读《明代官员谥号研究》有感本书是田冰老师的博士论文,讨论对象是明代官员谥号。运用了统计分析方法,用表格形式列出有明一代得谥官员的姓名﹑出身﹑最高官职及官品﹑卒年﹑谥年等,梳理出明代官员给谥因素﹑给谥类型,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时段的官员谥号为考察对象,结合附表,采纳一般讨论和个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不同时段得谥官员所具有的的时代特征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以期对推动明代政治制度的讨论有所裨益。本书主要通过对明代官员谥号的讨论,探讨官员谥号与明代国家政治的关系,总结明代官员谥号在不同时段的运作规律。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导言部分,就讨论问题所涉及的概念﹑范围进行界定,导出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通过对明代以前历朝历代官员谥号赐予概况及特点的探讨,梳理出明代以前官员谥号的进展脉络,以探寻其对明代官员谥号的影响;第二章通过对明代影响官员谥号的因素的分析,从横向比较中熟悉明代官第2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员谥号简单多变的特点,探寻影响明代官员得谥的诸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不确定性,说明明代皇权政治的随便性;第三章通过对明代官员给谥类型的分析,探讨明代官员给谥类型的多样性在强化国家政治中所起的作用;第四章通过对明代不同时段官员谥号的讨论,进一步探讨明代官员谥号在不同时段所呈现出来的时代特点,阐释明代官员谥号与国家政治的动态关系。结语部分,主要围绕明代官员谥号传承的儒家名节观﹑对前代官员谥号的继承和进展以及在国家政治运作中所呈现出的简单性,对全书内容进行总结和申论。未读此书之前,我对谥号的概念也特别模糊。隐模糊约知道它是古代帝王子孙为避先人讳,在先人死后取的名字。至于庙号﹑年号﹑谥号,傻傻分不清晰。比较熟识的谥号也就“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猜猜他是谁?简称“唐明皇”。对了,他就是唐高宗(庙号)李隆基。因为此书引用的书也比较的庞杂,为了更好地理解内容,我也翻看了一些它所引用的第3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文章﹑(.9xwang.Com)用到的史料,了解了一些关于谥号的基本概念及常识。但是我发觉,知道的越多,反而疑问越多,我还在解疑中,以下是目前了解到的一些学问以及一些疑问。一般最早的皇帝谥号用得多,后来庙号多,明清往往采纳年号。如汉惠帝是谥号,宋太祖是庙号,乾隆则是年号。说到谥号,便离不开谥法。谥法,古称“易名之典”,是为地位尊崇或生平贡献值得社会提倡的死者定尊称的一种制度。(潘洪刚《论清代谥法》)谥号是依据谥法而来的。谥号强调的是人死后之称谓,相对于生前之名而言;谥法强调谥号的评定细则,即谥号之依据。(田冰《明代官员谥号讨论》)谥号的起源。讨论谥号,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几乎所第4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以文章都提到了。林德春的《中国古代谥号与谥法评述》﹑刘仕平《谥法的起源﹑种类与讨论谥法的意义》等有具体地考证,如今公认的观点是:谥号起源于周公说不行信,但确定源于西周。关于谥号起源与演化的过程,我觉得林德春先生的一句话概括得既精确又形象:(谥号)源于周,废于秦(还记得秦始皇说的那句“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行于汉,盛于唐宋,严于明清,复废于民国。得谥对象:帝王﹑后妃﹑宗亲﹑皇子公主﹑百官﹑列女﹑藩国主,几乎每朝都有。各朝也有特谥对象,唐朝尊奉道教,追谥李聃为“太上元元皇帝”,宋朝给佛教徒谥号,元明两朝皇帝乳母得谥。据本人所查史料,明代公主得谥的只有两位,宋代几乎成年公主皆有谥号。得谥方式:官谥和私谥。以上的谥号皆由官方赐予,是为官谥。第5页共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而自东汉起,一些文人士大夫死后,其门人、亲友故旧为表示对死者的崇敬、怀念,也予赐号,是为“私溢”。如东汉陈基身后,被溢为“靖节征士”初谥﹑加谥﹑追谥﹑改谥﹑夺谥等情形。简洁点说,初谥就是第一次赐予谥号,加谥就是在原有谥号基础之上加字帝王之谥一般会加到许多字。但最典型的是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