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国专用)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七周 周二 古诗词鉴赏(含解析)VIP免费

(全国专用)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七周 周二 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1页
(全国专用)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七周 周二 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2页
(全国专用)高考语文 精准刷题(3读3练)第七周 周二 古诗词鉴赏(含解析)_第3页
周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上曲顾况黠虏初南下,尘飞塞北境。汉将怀不平,雠扰当远屏。金革卧不暖,起舞霜月冷。点军三十千,部伍严以整。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塞上曲”表明这是边塞诗,前两句的“黠虏”和“塞北”也表明了这一点。B.虏南下、塞尘飞的描写,突出了敌人攻城略地势头之猛,表现了边境局势的险恶。C.“雠扰当远屏”一句是对唐将心理的揭示,“远屏”就是远远地拒敌于国门之外。D.第七句写兵力强大,第八句写军容严整,表明了唐军战斗力之强,预示了战争的胜利。2.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起舞霜月冷”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B.首联,诗人“身何托”和客人事业生活“未空”构成鲜明对比,极写客人的踌躇满志。C.第四句的意思是: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D.颈联对仗工整,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形象表达了诗人愁情之深、内心之苦。4.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①王安中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快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分兵闲细柳②,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勒功③。注①此词是作者任燕山府路宣抚使时所作。②细柳:本为地名,因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军容整肃而闻名。《史记》载,汉文帝慰劳将士,至细柳营被告知“不得驱驰”,只好“按辔徐行”。③《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追讨北单于,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展现了一幅兵强马壮、军威雄伟的画面。“霜晓”点明了检阅军队的时间,“塞”点明了地点。B.下片首句对应“中军玉帐旌旗绕”,用典贴切,且照应标题,由“六军阅罢”引出“犒饮兵将官”之意。C.“分兵闲细柳”的“闲”字看似寻常实则绝妙。边防力量强大,敌人不敢侵犯,守军自然显得“闲”。D.“金字回飞奏”的“回”字极言回报朝廷之速,“飞”是“金字”下达后的行动反响,凸显将士的忠君爱国之情。6.“快马去追风,弓声惊塞鸿”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语意相似,但艺术手法和写作目的不同,请具体谈谈二者的不同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之巅的形象。B.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形成对比。C.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D.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的万千感慨。8.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