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扫墓不是封建迷信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译文:曾子说: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念逝去的祖先,民众的道德就会归于仁厚。感悟:曾子认为,一个人无论地位多高,多么有钱有势,只要做到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念远逝的祖先,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民众的德行就归于厚道了。事实果真如此吗?君不见,当今社会一些位重权高之人,父母在世时不去细心孝敬,父母去世后丧事大操大办,借机敛财,这样的慎终,还能让民德归厚吗?事实上,曾子在这一章里强调只是孝的一种表现方式,而透过这种方式,我们更应当重视的是孝的真实内容。父母在时,从物质和精神上满意他们的需求,父母去世后,发自内心地怀念他们,继承他们的遗志,只有人人都具备这份真实的孝心,民德才能真正归厚。第2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慎终要求子女在父母的丧事上持谨慎态度,不是让后辈在父母的丧事上大做文章,铺张铺张。我们这里有一种习俗,父母丧事上所得亲朋好友的丧礼,必需全部用于丧事,子女最好能倒贴一点钱,肯定不能拿父母的丧事赚钱,否则便是不孝。再说一说追远。过去一段时间,特殊是文革时期,人们把春节的祭祖和清明节的扫墓都当成是封建迷信。但是,孔子始终不信任鬼神之说,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最好的证明,曾子所说的追远,实际上是一种追思祖先的活动。从这一角度讲,清明节扫墓之类的祭祖活动,不应当看作封建迷信。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让远在外地的子女回家为祖先扫墓,目的就是弘扬中华民族尊祖、敬祖的优良传统。由此我想到,让同学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对同学进行革命传统训练,也是培育同学美妙品德的好方式。在难苦的战斗年月,先烈们那种勇敢坚韧、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乐观自信的精神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宝,也恰恰是今日青少年身上所缺乏的一些优秀品质。第3页共3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通过扫墓这种形式,让同学一方面明白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方面学习先烈的精神,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从而为将来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