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高考第23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从考查形式看,以热点文字材料为主,漫画题、引言题形式亦有考查。1.2017年12月5日,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地球卫士奖”。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天然名苑,后来由于战乱和不合理的开垦退化为荒丘。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铸就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如今这片“中国绿”正惠及京津、润泽世界。这体现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能够相互转化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消除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不能转化为自在事物的联系,③不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克服不利的客观条件制约,但并不能消除,④错误。2.近年来,为抑制房价,促使房子回归居住属性,国家出台了相关房改政策,其中引人注目的当属“租购同权”政策。虽然“租购同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但我们应当坚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必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表明()①社会意识有先进与落后之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价值选择④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材料不涉及社会意识的性质,①项与题意不符;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③项说法错误。3.近年来,一些人把否定历史当时髦,以“解构”崇高为能事,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挑战正义良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从唯物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①把否定历史当时髦,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扭曲了价值判断③以“解构”崇高为能事,未能反映历史存在④迎合了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历史虚无主义把否定历史当时髦,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扭曲了人们的价值判断,①②当选。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五次对1982年宪法作出修改。宪法修改的过程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光辉历程,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从哲学上看,宪法修改()①坚持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②坚持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的统一③体现了实现人民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最高价值追求④体现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实践决定理论,理论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②项说法错误;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不是决定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④项说法错误。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深入基层调研50多次,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广大城乡。总书记最牵挂的人就是普通百姓,每次调研都要进百姓家看一看、听一听、聊一聊。“看真贫”成了他每次出行的必备科目。这体现的哲理有()①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②实践是形成和践行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④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②选项表述本身错误,排除;④选项不是哲学原理。6.“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从哲学角度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根本上推动社会发展③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人,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④人民利益是最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