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自学中医理法方药[打印本页]作者:知止时间:2010-1-721:07标题:自学中医理法方药前一阵头脑一热,接受了玄隐子师兄的邀请,要写个偏于理论方面自学中医的小册子,要求务必通俗。这一阵有时间开始写,发现自己以为明白的东西其实不太明白,说不清楚。所以写起来突出的感觉就是费劲!但还是硬挤着写了点,今天开始陆续在这里发,请各位师友多加指正。尤其是初学中医的和自学中医的朋友,发现哪里写得实在看不懂,请热烈拍砖。本人将不胜感谢![本帖最后由知止于2010-1-721:36编辑]作者:知止时间:2010-1-721:18标题:第一章:理--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医理不明,纵然知道很多中医学的知识,但使用起来可能会不得要领,甚至动手便错。中医的医理并不是一大套高深玄妙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自然之道,就是人本来如此的、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千万年来都没更变过的那些生命规律。比如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睡,这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或机制,也就是最基本的医理。失眠、便秘、厌食、胃肠疾病等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问题,各种对治的药品或保健品经常在各式的广告中出现,似乎能够说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对治的乏效。我们如果不清楚这此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机制,不知道如何调节以帮助其守持或回归到常态,从而断绝出现问题的原因,只在业已出现的结果上大做文章,怎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就像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无视污染源的继续活动一样,其治理当然是乏效的。并且这种无视根本的治理过程本身很可能也是一种污染方式,这样的话,这种所谓的治理也就只是治理者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了,对于被治理的对象而言,其实是在承受着更加深重的污染。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在医疗的领域内可以说是时有发生,我们所能见到的辗转求医、久治乏效或病情反复的病人,大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治疗”名誉的“污染”。就像美国的一项研究所显示的一样:每年由于医生误诊、用药错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手术失误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25400人。临床医疗差错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仅排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其中最重大的一类死亡原因是住院患者死于“药物的有害、意外或不良作用”,而且发生在用药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尽管所使用的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物,用药的程序也是严格无误的,但是每年仍然有10万多患者死于这种药物意外反应。这篇报告总结分析了39项研究工作后,发现大约有7%的住院患者,即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在此类病例中,患者都是按照医嘱用药的。上述数字并不包括那些给药或用药方式错误的受害者,也不包括“可能”属于不良药物反应的受害者,也不包括那些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用药患者。换句话说,“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位患者经历过不良药物反应”还属于非常保守的估计数字。([1]引自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很显然,临床医生进行的是“完全正确”的治疗,但却导致了至少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而且这种事情发生在被普遍认为医疗科技最为先进、现代医学最为发达的美国。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此的治疗当然是在其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那么,这样的事实是不是足以提醒我们反思作为指导医疗的理论的重要性呢?在当代,这样的事实可能不仅仅是发生在美国,也不仅仅发生在西方医学统治下的医疗部门。如果指导医疗的理论、观念出了偏差,类似的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方式的医疗活动中。所以中国古人就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有病时不要盲目地求治,只靠着自身的调整与修复机能,自已会康复过来,不过可能会康复得慢一点或辛苦一些,但也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治疗了。言外之意是如果遇到了一个中等以下的医生,那就不如不治了。可见我们学医,最起码要当个“中等”以上的医生。很显然,中等以上的医生至少应当知道人体自身的功能及其机制,从而保护、帮助它而不是破坏、扰乱它。中等以下的医生经常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