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0561—202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用标准评级图评定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原理、取样、试样制备、测定、结果表示和试验报告的信息,并提供了测定非金属夹杂物的图像分析法(见附录B)。本文件适用于评定压缩比大于或等于3的轧制或锻制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注:本文件图谱不适用于评定某些类型钢(例如:易切削钢)。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329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30067金相学术语3术语和定义GB/T30067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非金属夹杂物nonmetallicinclusions钢中一类组成物。注:它们是在冶炼、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形成,并在随后的冷、热加工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通常具有非金属性质,如氧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3.2形态比morphologicalratio单个颗粒的长度和宽度之比。3.3直径diameter球状颗粒的最大尺寸。注:一般为最大费雷特直径(见图1)。1GB/T10561—2023标引符号说明:f——最大费雷特圆;g-—球状颗粒;Im——最大费雷特直径。图1直径示意图4原理4.1根据非金属夹杂物(以下简称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本文件将最常观察到的夹杂物分为下列5种类型:——A类(硫化物类):具有高延展性,有较宽范围形态比的单个灰色夹杂物,一般端部呈圆角;——B类(氧化铝类):大多数没有变形,带角的,形态比小(一般<3),黑色或带蓝色的颗粒,沿轧制方向排成一行(至少有3个颗粒);-—C类(硅酸盐类):具有高的延展性、边界光滑,有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3)的单个呈黑色或深灰色夹杂物,一般端部呈锐角;——D类(球状氧化物类):不变形,带角或圆形的,形态比小(一般<3),黑色或带蓝色的,无规则分布的颗粒;---DS类(大颗粒球状氧化物类):直径>13μm的单颗粒D类夹杂物。4.2附录C给出了上述A类、B类、C类、D类和DS类五类夹杂物的标准图谱,这些评级图片相当于100×下纵向抛光平面上面积为0.50mm²的正方形视场。将所观察的视场与附录C标准图谱进行对比,并分别对每类夹杂物进行评级。4.3夹杂物的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材压缩变形程度,因此,只有在经过相似变形程度的样坯截面上才可能进行测量结果的比较。4.4非传统类型夹杂物的评定,可通过将其形态与A类、B类、C类、D类、DS类夹杂物进行比较,并注明其化学特征。例如:球状硫化物可作为D类夹杂物评定,但在试验报告中应加注一个下标(如:Dcas表示球状硫化钙;DeEs表示球状稀土硫化物;Dcas+AlOg₂表示复合夹杂物硫化钙包裹着氧化铝)。注:非传统类型夹杂物通常指炼钢过程中经过钙处理或添加稀土元素或其他特殊处理而形成的含钙(或含稀土)夹杂物,以及复合夹杂物等。4.5析出相类如氮化钛、碳氮化钛、硼化物、碳化物、其他碳氮化合物或氮化物的评定,也可根据它们的形态与B类、C类、D类、DS类夹杂物进行比较,并以下角标表示其化学特征。注:在进行试验之前,一般采用大于100×的放大倍率对非传统类型夹杂物和析出相进行检验,以确定其化学特征。4.6表1给出了每类夹杂物0.5级~5.0级总长度(或数量或直径)的评级界限(最小值)。A类、B类、C类、D类夹杂物又根据其颗粒宽度的不同分成细系和粗系两个系列,具体宽度划分界限见表2。2GB/T10561—2023表1评级界限(最小值)评级图级别夹杂物类别ABCDDS总长度μm总长度μm总长度μm数量个直径μm0.5≥37≥17≥18≥1>131.0≥127≥77≥76≥4≥191.5≥261≥184≥176≥9≥272.0≥436≥343≥320≥16≥382.5≥649≥555≥510≥25≥533.0≥898≥822≥746≥36≥763.5≥1181≥1147≥102949≥1074.0≥1498≥1530≥135964≥1514.5≥1848≥1973≥1737≥81≥2145.0≥2230≥2476≥2163≥100≥303表2夹杂物宽度单位为微米类别细系粗系最小宽度最大宽度最小宽度最大宽度A≥2≤4>4≤12B≥2≤9>9≤15C≥2≤5>5≤12D≥2≤8>8≤134.7当采用图像分析法时,各视场夹杂物的级别可参照附录B给出的关系曲线评定。5取样5.1取样应在冷状态下用机械方法切取。若用气割或热切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