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1.1中文名称:脱普HD1碱性泡沫清洁剂1.2英文名称:TOPAZHD11.3推荐用途:表面清洁剂。1.4限制用途:仅在特定工业或行业内使用。1.5产品稀释信息:0.1-10.0%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2.1GHS危险性分类:金属腐蚀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A),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急性水生生物毒性(类别3)2.2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2.3物理危害:可能腐蚀金属。2.4健康危害: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2.5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害。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3.1主要成分:氢氧化钠3.2含量:30%-60%3.3CASNo.:1310-73-2第四部分:急救措施4.1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至少15分钟,如可能的话使用温和的肥皂,重新使用前要清洗衣服,重新使用前彻底清洗鞋,立即就医。4.2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钟,包括眼睑下部,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就医。4.3吸入:如转移至新鲜空气处,对症治疗,如有症状,就医。4.4摄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5.1危险特性:接触分解产物,可能危害健康。5.2有害燃烧产物:分解产物可能包含碳氧化物。5.3灭火方法:根据当时情况和周围环境采用适合的灭火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6.1应急处理:保证充分的通风,使人员远离并位于泄漏区域的上风方向,避免吸入,摄入和与皮肤和眼睛接触,当工人的暴露高于极限浓度时,必须使用适当的合格呼吸器,确保在受过专门培训的人指导下进行清洁。6.2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如能确保安全,可设法堵漏,围堵溢出物,用非可燃性材料(如砂子、泥土、硅藻土、蛭石)吸收溢出物,将其收集到容器中,并根据当地的或国家的规定处理,用水冲洗掉残留物,对于大量泄漏,应对溢出物围堤或装入其它容器确保其不流入水路中。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7.1操作注意事项:不要摄入,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只能在足够通风的条件下使用,作业后彻底清洗双手,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7.2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在0-40℃环境中,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贴有标签的合适容器中,儿童不得接触。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8.1职业接触限值:允许浓度2mg/m³8.2监测方法:无资料8.3工程控制:有效的排气通风系统,使得空气浓度中的危害组分被控制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浓度内。8.4呼吸系统防护:当工人的暴露高于极限浓度时,必须使用适当的合格呼吸器。8.5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护目镜/面罩。10.1稳定性:正常环境温度下储存和使用,本品稳定。8.6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8.7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第九部分:理化特性9.1外观与性状:澄清深棕糊状物9.2pH:11.45-12.25(100%)9.3沸点(°C):>1009.4相对水密度(水=1):1.4-1.59.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9.6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9.7燃烧热(kJ/mol):无资料9.8临界温度(°C):无资料9.9临界压力(MPa):无资料9.10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9.11引燃温度(°C):无资料9.12闪点(°C):不适用,不助燃9.13爆炸上限%(V/V):无资料9.14爆炸下限%(V/V):无资料9.15溶解性:可溶于水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10.2禁忌物:酸、金属、有机材料14.1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182410.3避免接触的条件:未知。10.4分解产物:碳氧化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11.1急性毒性:无资料11.2亚急性和慢性毒性:无资料11.3刺激性:眼睛:造成严重眼损伤皮肤:引起严重的皮肤烧伤食入:引起消化道灼伤吸入:可能引起鼻、咽喉和肺部刺激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12.1生态毒理毒性:无资料12.2生物降解性:无资料12.3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12.4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无资料12.5其它有害作用:对水生生物有害。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13.1废弃处置方法:按未使用产品处置,空容器应送至获准的废物处理场所去再生或处理,不要重复使用倒空的容器,遵照地方、省或直辖市和国家规处理。14.2联合国运输名称:氢氧化钠溶液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14.3联合国危险性分类:814.4包装组:Ⅱ14.5包装方法:无资料14.6海洋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