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启发式教学最早可见于(A)A.孔子B.柏拉图C.杜威D.卢梭2.学校教育产生于(B)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教育生物起源论和教育心理起源论之所以反科学,是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否定了教育的(B)A.阶段性B.社会性C.永恒性D.继承性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A.言行一致B.衣着整治C.个人魅力D.举止端庄5.评定学生操行是班主任工作的(C)A.前提B.基础C.方法D.中心6.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B)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政治课D.班主任工作7.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C)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8.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B)A.直接感知事物B.间接经验C.学生的实践活动D.交往9.在青少年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A.10、11~11、12岁B.11、12~14、15岁C.13、14~15、16岁D.7、8~9、10岁10.我国封建社会官学的最显著特点是(C)A.封闭性B.垄断性C.等级性D.阶级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教育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分为三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_古代社会_____教育和_现代社会_____教育。12.德育的实质,就是把一定社会的_12.品德规范___转化为受教育者的__个体品德__。13.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_自我教育____和__发展____的主体。14.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质量规格____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__总要求____。15.教学是由__教师_和___学生___组成的一个双边活动。1b.在我国,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是课程计划、_学科课程标准_和_教材___。17.教师劳动手段具有___主体___性和___示范___性。1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_道德要求_同受教育者已有的_品德基础_之间的矛盾。19.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___全面总结___和__专题总结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0.班级授课制有什么意义?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个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一个教师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面对几十个学生施教,使学生获得统一的系统的知识,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班级授课制有利于学生社会化,又能促进学生互相启发,相互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3)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提高教学质量。2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就有什么性质的教育。具体来说,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人。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立场的人,集中反映在教育目的上。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社会统治和地位,根据政治经济制度的需要,制定教育目的。(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为了使教育按自己的意志施行,千方百计地把教育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在政治上颁布教育政策和规定办学方向;在经济上通过拨款等方式来控制学校;在思想方面,审定教科书,创办各种书刊杂志,以确保思想上的领导权。(3)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不平等的,反映在受教育权上,是否能接受教育也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受教育权一般由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或由受教育者的经济条件及其他方面的条件所决定。22.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选择教学方法:(1)首先依据教学任务。这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具体任务。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不尽相同,由此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2)依据教学内容。就是说,要依据所讲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