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题1、简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25)随着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也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这就是所谓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概念表示:人们在增加同一种商品或劳务消费的过程中,对其迫切需要的满足度会越来越小。2、简述标准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参加《西方经济学》P30)符合理性公理的“标准”无差异曲线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如果要增加对一种商品的消费,那么另一种商品的消费必定要减少以保证仍处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2)不管两种商品是怎样组合的,这些组合总是处于某一无差异曲线上,这一特点也称为无差异曲线的密集性。3)无差异曲线向原点成凸状,这反映的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4)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其商品组合的满意度越高,即对任一给定的无差异曲线来说,所有在其右上方的无差异曲线都代表着更高的消费者满意程度。5)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3、简述消费者均衡及其条件。(参考《大纲》P172、《西方经济学》P4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时,将保持这种状态不变,此时消费者处于均衡。消费者均衡即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选择商品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状态。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价格之比,经济学家通常把这一条件称之为消费者均衡条件。4、什么是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参加《西方经济学》P78、《大纲》P185)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指按照这种组合,生产某一定量产品所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最低,厂商将获得最大利润。它包括:在厂商的成本既定时,使得厂商产量最大化的要素组合;或在厂商的产量既定时,使得厂商成本最小化的要素组合。5、简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参加《西方经济学》P73)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这一点后,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该规律并不是从各种定理中推导出来的,而是一种经验概括,是大多数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共同特征。6、简述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参加《西方经济学》P105)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实质上是对厂商的目标函数求极值的问题。这一目标函数定义为π=φ(Q)=TR-TC其中,总利润π为产量的函数,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本身也是产量的函数根据数学原理,令上述总利润函数在其一阶导数为零,即:dπ/d(Q)=d(TR)/d(Q)-d(TC)/d(Q)=0也就是MR–MC=0所以,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MR=MC。但是,MR=MC只是说明在Q这一产量水平上存在利润极值,既可能是最大利润,也可能是最小利润。因而,要保证这是利润最大的产量,还要求总利润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即:d2π/d2(Q)=d(MR)/d(Q)-d(MC)/d(Q)<0也就是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