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错误诱导生成有一位著名特级教师说过这样的话:“教3+2=5的教师是合格教师,教3+2=?的教师是好教师,而教3+2=6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显然,这位老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错误”可以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与问题意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也就是说教学中的“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并且是一种蕴涵着极大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可以显现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学生在建构知识和构建能力体系中的障碍。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将会使教学活动增添一份靓丽。【案例】七年级复习课中我给出了一个化简题目:叫学生板演,他的过程是:原式=4(x-1)+3(2-x)=4x-4+6-3x=x+2。当点评到他的解法时,引起了一些学生的嘲笑,“错在哪里?”“把计算题去分母了,结果丢了分母。”“把计算题当解方程了。”这个做错的学生低着头。我感觉到他有些伤心,于是来了一个“将错纠错”,启发学生:刚才这位同学把计算题当作方程来解,虽然解法错了,但给我们一个启示,若能将该题去掉分母来解,确实简洁明快,那我们能否完善这种解法呢?经过探讨,一个新的解法出来了。解:设原式=y去分母得:4(x-1)+3(2-x)=12y去括号得:4x-4+6-3x=12y合并同类项得:x+2=12y解得:y=所以原式=学生们都赞叹这种用方程思想解化简题的方法很有创意,同时这位做错题目的学生终于又笑了,这种新颖的解法唤回了这位学生的自信。这种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由此也可以看出,利用学生典型错误进行正确诱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