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摘要:胶体化学在生活中的很多领域均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胶体在医学领域和食品领域的应用。关键词:胶体,食品,医学,食品胶胶体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它与人类的生活及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胶体的应用很广,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重要材料和现象,都在某种程度上与胶体有关。胶体,又称胶状分散体,是一种悬浮于流体媒介中的粒子团。在胶体中含有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一种分散,另一种连续。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组成,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粗分散体系和溶液之间的一类分散体系,这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匀体系。胶体的分类,按分散剂的不同,可以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和固溶胶;按分散质的不同可以分为粒子胶体(如土壤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等)。气溶胶是以气体作为分散介质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烟、云、雾等。液溶胶是以液体作为分散介质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蛋白溶液、淀粉溶液、肥皂水、人体的血液等。固溶胶是以固体作为分散介质的分散体系,其分散质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如:有色玻璃、烟水晶等。胶体的性质很多。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可以在电场中出现电泳现象;胶体中的粒子会发生布朗运动;胶体在光照下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能发生;当胶体中加入电荷使其与胶体粒子中和后,胶体粒子会聚集成为颗粒,形成沉淀;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人们可以对它的这些性质应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胶体在医药卫生、食品工业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一、医药卫生人体各部分的组织都是含水的胶体,因此要了解生理结构、病理原因、药物疗效等都要根据胶体化学的研究成果。整个胶团是不带电性的,但胶体微粒带有电荷,有些带正电荷,有些带负电荷。药剂中常见胶体带正电荷的有不溶氢氧化物(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碱性染料(龙胆紫、亚甲蓝等)、汞溴红、血红素、酸性溶液中的蛋白质等。带负电荷的有金属及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染料(苋红、靛蓝等)、淀粉、西黄芪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碱性溶液中的蛋白质等。了解胶体电荷之正负有助于胶体溶液型药剂的合理制备。如胃蛋白酶合剂中的胃蛋白酶,已知在酸性环境中带正电荷,而一般滤纸,纱布等纤维性滤材是带负电荷,则在制备该合剂时,应该避免滤过,以免电性中和,使胃蛋白酶析出在滤纸上而降低药效。临床上,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胶体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不能透过半透膜。血液透析是利用弥散作用,使半透膜两侧两种不同浓度及性质的溶液发生物质交换。半透膜是人工合成的膜,小分子可以自由通过半透膜,而多肽、蛋白质等胶体颗粒则不能通过。血液透析时,透析液和血液分别位于半透膜的两侧,两者间进行物质交换。透析能快速纠正肾衰竭时产生的高尿素氮、高肌酐、高血钾、高血磷、酸中毒等。血清纸上电泳利用胶体的电泳现象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也是胶体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胶体粒子带电荷,在电场中,粒子在分散质中能发生定向移动。血清蛋白电泳对于肝、肾疾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有意义。血清含有各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均在pH7.5以下,若置于pH8以上的缓冲液电泳时均游离成负离子,再向正极移动。由于其等电点,分子量和分子形状各不相同,其电泳速度就不同。故可将血清中蛋白质区分开来。分子量小,带电荷多者,泳动速度最快。按其游动速度顺序把血清蛋白粗略分为清蛋白,α1、α2、β及γ球蛋白。正常值见表,临床上血清白蛋白减少与γ球蛋白增高为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所共有的现象,其减少与增加的程度和肝炎的损伤的范围相并行。急性肝炎早期无变化,发病第二周后即有血清蛋白的改变,慢性肝炎较急性肝炎变化明显,肝硬化变化则更为明显。因此,血清蛋白的变化对疾病诊断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