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第二课时1.教学目标分析①知识与技能:⑴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⑵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共存问题;②过程与方法:⑴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溶液中离子共存问题⑵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⑵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难点:引导学生设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的探究方案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PPT】《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诸葛亮第四次释放孟获后,孟获逃至秃龙洞,秃龙洞的毒泉中有一个“哑泉”,“人若饮之,则不能言,不过旬日必死”。不久,蜀军先锋王平率数百军士前来探路,由于天气炎热,人马均争先恐后误喝了哑泉水。军士们个个说不出话来,生命危在旦夕,诸葛亮也毫无办法。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士兵喝的水中含有CuSO4,造成了重金属中毒。后经一老叟指点,喝了万安溪安乐泉水后转危为安。原来该泉水中含有较多的碱(一般味苦),在人体误食CuSO4后又大量饮此泉水,其中碱先中和了胃酸,然后多余的碱又会在胃肠中与CuSO4发生离子反应Cu2++2OH-=Cu(OH)2↓。致使原来会使人体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溶性的Cu(OH)2沉淀而不再会被吸收,因此,具有解毒作用。【板书】Cu2++2OH-=Cu(OH)2↓【提问】同学们看这个方程式,会发现它跟一般我们写的化学方程式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回答】反应式中有离子【导入】那为什么我们能够用离子表示呢?在上节课,我们探讨了电解质的电离过程,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会电离出离子,因此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定有离子的参加,反应本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因此我们把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叫离子反应。【板书】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而上面这个反应就是离子反应。实际上离子反应有很多,例如BaCl2与Na2SO4也发生类似的离子反应。【介绍】实验2-1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BaCl2溶液。【回答】第一个没有明显变化,溶液仍为蓝色;第二个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为蓝色【提问】那么同学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第一支试管没有现象,而第二支试管却能够发生沉淀?【播放flash】【提问】看着flash,同学们能回答之前的疑问吗?【回答】第一支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溶液仍然是自由移动的Na+、Cl-、K+、SO42-第二支中Cl-、Na+没有参加反应,Ba2+、SO42-生成了难溶的BaSO4【讲述】因为第一支试管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我们就集中来研究一下第二支试管,可以看出第二支试管中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首先,Na2SO4和BaCl2溶于水,要产生电离。【提问】请同学上来写电离方程式。这时候我们在宏观上看到了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板书】Ba2++SO42-=BaSO4↓这时候原来的Na+和Cl-仍然保持原来的浓度不变(因为就算结合为NaCl,也会完全电离为Na+和Cl-)所以去掉Na+和Cl-,我们会发现这个反应的实质就是Ba2++SO42-=BaSO4↓【讲述】所以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板书】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上黑板】Na2SO4=2Na++SO42-BaCl2=Ba2++2Cl-【讲述】那么怎么写离子方程式呢?以BaCl2和CuSO4为例。首先我们要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上来写)BaCl2+CuSO4==BaSO4↓+CuCl2然后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难溶于水(见溶解度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等用化学式表示换句话说,要写成物质在水中主要的存在形式,比如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