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3、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二、教学重难点1、采用读悟相结合的方法,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从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重温草原的风光美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齐读课题------《草原》。2、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辽阔碧绿、赏心悦目、诗情画意等)草原旖旎的风光让老舍陶醉,也让我们这些读者陶醉了。(引背第一、二自然段,插上背景音乐)(二)品读悟情,感受草原的人情美1、老舍一行人来到了陈巴尔虎旗,这里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部地区,居住着很多蒙古族的人民。这群蒙古族人民怎么样?(热情好客)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呢?小组合作:组长带领组员划出相关语句,想象画面,谈谈感受。3、预设: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朝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欢迎的人数之多,跨越的距离之远,足以可见蒙古族人民的热情远迎!(板书)一条彩虹,形似,神更似,鲜艳的服装,飞驰的骏马,热情的主人,谁来读?男生们一起来读一读。)②“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古族人民的真情握手(板书),他们身上的热情扑面而来。即便语言不通,却丝毫阻碍不了我们交流,因为这是情感的交流,是心灵的交流。请你读。)③“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蒙古族人民真是盛情款待!(板书)除了美食,更以歌助兴。不管唱的是什么,听着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会心一笑中包含着什么呢?是啊,一切尽在不言中,唱歌吧!引读“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④“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想看一看吗?两族人民的尽情联欢(板书)将气氛推到了高潮。读好它。)4、太阳已经偏西了,该是分别的时候了,可是谁也不肯走,这是为什么呢?5、此时大家的心情正如这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一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境以及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三)感悟写法,领略情景交融之妙1、文章学到了这里,对于本篇文章的语言文字,你有什么感受?(清新质朴、平白如话)语言文字之美。今天,我们跟随着作家老舍的笔触,随着场景的变化,时间的推移,我们经历着情感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老舍先生对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赞美与留恋之情。这种情感与描绘的事物紧密交融在一起,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情景交融。2、这样的写法在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中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出示:林海)自读要求:自由默读《林海》,划一划你有感触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运用“情景交融”的妙处。3、老舍的散文,大抵篇幅不长,明白如话,清新质朴,大雅若俗。课后,建议大家再找找他的文章进一步感受一下这种清新之美。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