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2011北京卷文综,1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地区()A.甲地是城市忠信商务区所在地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的道路呈环形放射状,环形道路的中心区域附近为市中心区,越靠近外围越远离市中心。甲地位于环线外围,远离市中心,不属于中心商务区,排除A;乙地为市中心,地价昂贵,不适宜建大型停车场,排除B;图中的放射状道路以东、西较密集,排除C;图中监测点的分布东部较密集,说明东部车流量大,商业较发达,商业网点密度应该东部大于西部。答案:D2.(2012·高考福建卷)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右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题。2.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A.计算机网络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D.遥感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3S系统的应用的相关知识。答案:B网格模式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储存分析时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图为某地不同地理信息的网格图,每格约100km2。读图完成3~4题。3.该地欲布局重化工业区,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选址,应增加的主要信息有()①气候②土壤③交通④居民点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4.若根据已有的信息,则下列网格最适合设立重化工业区的是()A.乙—ⅠB.戊—ⅡC.丙—ⅣD.丙—Ⅴ解析:第3题,重化工业有较大的运输量,且会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故应布局在城市的外围且交通便捷的地方,同时要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地带,故应选C项。第4题,乙—Ⅰ处于河流上游地带,戊—Ⅱ处于断层地带,丙—Ⅳ靠近城市,这些地点皆不适宜设立重化工业区。答案:3.C4.D下图为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某区域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图,据图回答5~7题。E:向东倾斜W:向西倾斜N:向北倾斜S:向南倾斜O:平坦不倾斜1:海拔100~199米2:海拔200~299米3:海拔300~399米4:海拔400~499米5.图中所示区域若有河流经过,据图判断该河流的流向为()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6.若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此判断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A.甲B.乙C.丙D.丁7.一般来说,信号收发站的海拔越高,则其覆盖的范围越大。若移动公司要在本区域建立信号收发站,则最为合适的地点为()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5题,依据图中显示的海拔可判断河流流向。第6题,图示乙区域岩层向东倾斜,而该地坡向也是向东倾斜,依据题意可知该地最易发生滑坡灾害。第7题,甲、乙、丙、丁四处中,丁地海拔最高,最符合条件。答案:5.C6.B7.D据报道,近年来,青藏高原湖面扩大的趋势不断持续,最先观测到人口相对稠密的藏南地区湖泊水面扩增,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面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水面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据此完成8~10题。8.青藏高原湖面扩大的原因可能为()①青藏高原整体不断抬升②降水增多③冰雪消融量增加④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9.大范围获取青藏高原湖面扩大的信息主要依靠()A.GPS技术B.RS技术C.GIS技术D.数字地球技术10.精确测量湖面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为()A.GPS技术B.RS技术C.GIS技术D.数字地球技术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青藏高原湖面整体扩大,水位升高,表明湖泊补给水源增加。结合青藏高原区域背景可推断,它是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量增加与降水增加的结果。第9题,大范围获取湖面扩大的信息,需要信息获取技术,即遥感技术。第10题,精确测量湖面面积的变化,需要测量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答案:8B9B1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