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城中心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2018.1一、学生考试情况分析本次期末检测全校三年级共有267人参加考试,总分23404分,平均分87.65分,及格率为99.25%,优秀率为77.15%。二、试题结构特点试卷共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总得分:5654;得分率:92.07%)积累运用(总得分:6556;得分率:94.44%)阅读感悟(总得分:5680;得分率:81.82%)习作表达(总得分:5515;得分率:82.62.%)。本次三年级的语文期末测试卷,从命题的出发点来看,力求适度体现新课标精神,拓宽语文教学领域,打通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渠道,检查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及课内外阅读能力,检测的内容没有仅局限于教材,还检测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的想象和表达能力。既考查了学生的双基,又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想象能力等。较为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虽然整套试题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续写作文的形式学生没有训练过,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始,只会不起题目直接写。三、学生答题情况基础知识部分:“看拼音写汉字”和“组词”整体较好。个别学生或生字没有掌握,如“智慧”写成“智会”,“附近”写成“咐近”,“煤炭”的“炭”漏掉“横撇”;或拼音不能正确拼读,如“损伤”拼成“数是”,“讲述”写成“桨数”。第三题学生掌握不均衡,个别学生错误较多,集中在“映印照”、“挺拔拨”、“嘱咐、吩咐”没有正确认识与理解,其中“拔拨”的问题还是字形不能辨析清楚;古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没有能正确理解。句的训练中写拟人句方法掌握不够,喜欢添上比喻词,变成了比喻句。积累与运用部分: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课内课外知识的积累及运用能力。从卷面来看,学生知识点积累较好,但运用能力有待提高。主要问题表现如下:1.个别同学积累不够扎实,出现错别字,如“每逢家节倍思亲”、“凌寒不自开”;2.个别同学课文背诵不熟,张冠李戴。3.缺乏活学活用的思维,如《蒲公英》、《第八次》告诉我们的道理梳理不出来。阅读与感悟部分:这部分内容更进一步考察学生灵活、准确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从本次卷面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习惯较好,都注意标上了小节号,且没有漏题情况。主要问题在于:1.个别学生没有静心阅读的习惯,对于文字的感悟力较弱;2.词语积累的灵活度不够。如平时积累的AABB式词语多,一到填写“ABAB”格式词语就不会了,写成“好高好高”等。3读中感悟能力有待提升,在阅读文章不能正确地抓住中心或核心思想,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文章最后一节明明有着提示,“朋友,应该学会自立”,如果能在感悟时好好体会,中心就跃然纸上。习作与表达部分:本次习作是童话故事续写,但很多同学的开头没有出现提供的开头;内容的表达上不够具体、完整;结构层次不清晰,有些学生只有1节,导致做不到“凤头猪肚豹尾”。4.用词用句缺乏美感,既然是故事,就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但很多同学都忽略了。5.中心意思提炼不够,习作必须有个目的,如难忘、如有趣,本片习作也应该有个主题中心,习作要求没有明确,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把握、去提炼。6.标点使用还存在问题,训练多次仍然有学生不能掌握。四、考卷中发现的问题纵观这次质量检测,可以看出还存在许多问题。1.对词语、句子不能灵活运用积累不够。学生虽然会读会默,但部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因此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拟人的手法还没能灵活掌握。2.综合能力薄弱。由于学生平时学的知识较规范,缺乏对知识整合的处理,故失分较多。本次考查的内容不仅涉及拼音、逻辑思维训练,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准确理解能力及平时积累词语的能力。由于平时对新旧知识前后渗透的训练相对少些,导致学生对综合性较强试题缺乏独立分析能力,失分较多。3.习作能力欠佳。学生遇到平时没有写过的作文就不知从何下手,习作中起因经过结果条理不清,故事情节不够生动。对于童话的续编能力,想象能力还有待提高。再加上平时语言积累不够,导致语言贫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