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声音的传播必需要有介质C.水中的声速大于空气中的声速D.真空中可以有回声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击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传来的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蝴蝶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5~8次,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频率为300~480Hz,人能听到声音B.频率为5~8Hz,人不能听到声音,是超声C.频率为5~8Hz,人能听到声音D.频率为5~8Hz,人不能听到声音,是次声5.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6.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7.在一次晚会上,“小沈阳”在节目中分别模仿了刘欢、阿宝的声音,模仿得惟妙惟肖。从物理角度分析,他模仿的是刘欢和阿宝说话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8.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帖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马蹄贴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B.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C.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大D.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9.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10.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大地震、大海啸、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灾害发生后救护伤员时,医生、护士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听诊器诊断伤员的心跳声和呼吸声,能起到改变这些声音音色的作用B.用B超检查伤员内脏是否受到损伤,是利用了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的特点C.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可以省距离D.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了针筒1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12.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乐器的()A.响度不同B.振幅不同C.音调不同D.音色不同13.人对远处大声讲话时,常用双手在嘴边围成喇叭状,这是为了()A.增大说话频率B.增加传入对方耳朵的声音的响度C.改变讲话的音色D.增大讲话人的肺活量,使人更易讲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工人在工作中戴防噪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B.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5m/sD.秋千摆动越来越低,说明能量不守恒15.按照歌谱来唱歌,“2”和“6”低的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响度和音色二、填空题16.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地震时伴有________声波发生,这种声波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强烈的地震能引发雪崩,是因为声音能传递________,导致雪层滑动发生雪崩.17.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则测得该处海水深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8.15℃时空气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