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请设计一个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片断,想一想设计中你有哪些策略?一、请设计一个有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片断: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1、学习三角形的特性。师:刚才我们说了许多生活中的三角形,看来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想一想:为什么设计师在设计这些事物的时候都要用上三角形呢?他到底有什么样的特性呢?(生:稳定)师:你们验证过吗?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三角形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小组合作:按课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三角形)师:试一试能拉动吗?这说明了什么?(板书:具有稳定性)练习一(课件):师:小兔子和小猴子,在围篱笆,你觉得谁围的更牢固呢?为什么呢?(课件)练习二(课件):师:小明的椅子摇晃了,要怎么修呢?师:看课上练习卷的第二题。小组讨论。椅子太摇晃了!怎样加固它呢?生:说理由师:你还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也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点?我们再来看几组图片,这些也都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看课件: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师:看来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可见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平时我们要多注意观察。2、学习三角形的高。师(过度):对于三角形我们还要了解一个非常主要的知识,我们继续看视频。1)师:(课件演示)师: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区别?生:高矮不同?师:哪是它的高呢?谁来指一指,投影出高。师:那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呢?投影出定义。如果给你一个三角形,你能画高吗?试着在课上练习纸上画出以BC边为底的高。生:试着画一画师:(板书上画出一个三角形ABC)描出BC边(黄色),找学生来画一画。师:那如果以AC边为底高怎样画呢?(板书描红)生独立完成。生板演。师:你还能找到这个三角形的一条高吗?生:能。师:那是以谁为底呢?2)师:试着画出下面这个直角三角形每条边上的高。(学生汇报演示)(可以小组讨论)(说清对应的底和高)(课件演示)二、设计中运用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将生活中的事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结合起来,提出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深究的愿望,亲历数学知识构建过程的学习。2、动手操作,激发兴趣。1)在三角形上学会画高和底。这部分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三角形具体化,特别是在画三角形高的部分,如果不动手操作,老师即使讲的再多,学生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动手操作环节是必不可少的。2)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小组合作动手制成三角型框架,又使学生亲身验证了三角形稳定性的特性,也更加明确了生活中许多物体是三角形的结构的原因。可见,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不仅提高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ABABAABB和掌握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而且,操作活动为学生展现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实践探究的欲望,进而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3、自主探究,体验成功乐趣1)学生明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后,紧接着设计相关练习(“围篱笆”和“加固椅子”),这样可将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也就是将知识举一反三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做到对知识的理解。2)学生学会画锐角三角形的高后,尝试画出直角三角形每条边上的高时,通过探究学习,拓宽了自己的思路,感受知识的活学活用。4、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合作中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学习中主动、积极,对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疑问,这对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受益无穷,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如:制作三角型框架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课堂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