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当温度降至-183摄氏度时凝固为淡蓝色液体,再降至-218摄氏度时,凝固为淡蓝色、雪花状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热C+O2点燃CO2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点燃SO2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4P+5O2点燃2P2O5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2O2点燃Fe3O4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四、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A+BAB三、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2)支持燃烧:炼钢、发射火箭、氧炔焰等。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物理变化)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化合反应是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来确定。而氧化反应是通过反应物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来确定。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没有必然的联系。四、点燃与燃烧的区别与联系。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现象,而点燃是一种操作,一般的可燃性物质需要点燃(即点火)才能燃烧起来,即点燃是引起燃烧现象发生的条件,燃烧是点燃的结果,所以不能误将燃烧当作反应条件。3.2制取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用某些含氧物质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1)2KMnO4△K2MnO4+MnO2+O2↑;(2)2H2O2MnO22H2O+O2↑。(可用排水法收集O2,因为O2不易溶于水)(3)2KClO3MnO22KCl+3O2↑△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2)收集装置的选用依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及有无毒性。3实验的操作步骤(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药品3固定装置4收集气体5验满方法(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3、将试管固定在铁架上4、点燃酒精灯,先使用酒精灯火焰在试管的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5、用排水法收集6、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7、熄灭酒精灯。可概括为:检、装、定、点、收、移、熄。可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4收集方法(1)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集气法。(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排水法集气时,导管在瓶口即可。5验满方法(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2)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口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6放置方法: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故要盖好毛玻璃片正放.7实验室制取氧气请注意的问题.(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药品受潮或化学反应中可能产生的水冷凝倒流,炸裂试管.(2)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1/4处,铁夹应试管口底部往上套.(3)试管口的导气管不宜过长,略露出胶塞即可,目的是便于气体的排出.(4)试管中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目的是增大受热面积,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再固定到药品处集中加热.(5)导管口开始有气体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而是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这样收集的氧气更纯净些.(6)用排水法收集时应将导管放在集气瓶口,目的是加快氧气收集速度.(7)如果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应该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8)若用高猛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些棉花,以防止高猛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9)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原因:防止试管温度低,不产生氧气,试管内部压强变小,水槽中的水会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二、氧气的工业制法:空气→液化→蒸发→氮气、液态氧。(物理变化)1.分离液态空气法.(1)原料:空气(2)原理: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