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三讲:信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提前读写的实践VIP免费

第三讲:信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提前读写的实践_第1页
第三讲:信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提前读写的实践_第2页
第三讲:信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提前读写的实践_第3页
第三讲:信息支持下的小学低年级提前读写的实践一、提前读写的必要性1、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思维又是无声无息、看不见听不到的抽象心理活动,与有声有息、看得见听得到的语言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语言是记载和巩固思维的成果,实现人际的交流、交际、理解和沟通。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过程图:思维的产生依赖于客观存在,不依赖于语言;语言表达的内容不超出思维内容的范畴;语言自始至终都依赖于思维,不包含思维内容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言的交流能促进思维的发展2、阅读与写作能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文字、书籍是人类的文化遗产,记录了人类的精神、思维,读一本好书,是与一个灵魂交流。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汲取他人的思维与智慧的过程,并从中获取思想与经验。写作,是将自己的思维通过语言符号记录下来过程,并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的过程。因此,无论阅读与写作,都能促进人思维的发展。因此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国家大都要求本国儿童8岁学会阅读,用意也在于此。2、中国儿童认识汉字的困难与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汉字是表意图形发展而来的表意文字,是源于象形文字的表意文字,是通过表意符号的组合,用以表达词不达意或词素的意义。要达到比较流利的阅读程度,大约需要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中国儿童要掌握这么多的汉字,只能一个个认,一个个记,在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之前,是无法整句整段地阅读,因此,识字、阅读同步历来是语文教学难以逾越的障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虽几经改革,但基本上遵循的是“先识字,后读书,再作文”的线性结构,即小学低年级重点解决汉字,中高年级逐步解决阅读写作。这种方法造成识字、阅读、作文的不同步,反过来又增加了汉字识记的难度,使识字的效果受到影响,儿童只识字而不提早阅读,则无法打好学习语文的基础,无法形成自学能力,其认知、情感的发展也受到障碍,影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提前读写的特性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提前读写的特性提前读写就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能独立阅读书籍,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能把自己会说的话,想说的话,看到的听到的通过书面表达出来。目标:能利用计算机工具,通过游戏、阅读认识汉字,一年级认识2000个汉字,二年级认识2500个汉字,保障了儿童能独立阅读一般性的中文书刊等媒体资料,能够主动、自然地获取知识,阅读兴趣广泛。通过各种方式阅读大量经典、优秀的读物、作品,在优秀文化的熏陶及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借助计算机能够“会写”,把阅读的感悟,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和对事物的看法、想法,通过书面语言的形式,通畅、准确地表达出来三者是相互联系的识字与阅读——阅读中识字,识字中阅读。阅读与写作——读写同步,积累规范。识字与写作——整体知觉,应用熟化。3、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成为认知工具,支持学生大量识字信息技术成为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信息技术成为展示平台,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博客支持下的提前读写的特性三、博客支持下的提前读写的策略(一)高效识字,提前阅读采取“先识后写”(郭思乐,2000)、“多识少写”、“识写分流”的策略(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01;上海二期课改课程标准,2004)。即儿童识得的大部分字不要求会写,只要能读就行,识写同步的只是少量,这样避免了加重负担,降低了学习难度。如一年级认识近2000个汉字中必须手写的只有350个,且允许回生,允许反复,目的就是让儿童能够尽快自主阅读。随文识字,联想扩字游戏方式,,打字巩固这使得汉字构字特征的认知效应发掘不足,教学过程与儿童经验相似性不足,抑制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因此,研究初始阶段把拼音教学押后处理,以“意义识字”(郭思乐,2000)作为主打方案。1.教材大量选用贴近儿童生活的儿歌、民谣、顺口溜等孩子们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韵文,并把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高频字按构字特征和儿童识记规律进行编排(见新编《八岁“能读会写”实验学本》,2005)。借用选文的上下文(前后关系)中儿童已经熟悉的情境,猜想揣摩不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