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习题一、选择题1.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背景不包括()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B.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部分知识分子受到压抑D.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已经不存在2.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双百”方针是在()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50年代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70年代3.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A.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B.出现了《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等出色作品C.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D.出现了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4.“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界呈现出哪些繁荣的景象()①许多新素材、主题得以开拓②采用多样化的体裁和表现手法③生动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风貌④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家和作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邓小平说:“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这段话的背景是()①“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②党需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加速社会主义建设③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下图表现的是1957年2月5日,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将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中国公演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B.文革时期样板戏一枝独秀C.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D.“文革”结束后,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7.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推动D.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8.“双百”方针是指()A.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B.在全国办好100所大学,建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C.在全国重点帮助100个特困生,建100所希望学校D.文艺上“百花齐放”,科技上“百家争鸣”9.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10.“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不包括()A、《共同纲领》提出发展人民的文艺事业B、“文革”的爆发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D、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开展11.“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建立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12.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对此过程认识、评价不正确的是()A.正确的科技文化政策可以推动其发展B.要想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必须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C.学术问题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当作政治问题来对待D.社会安定、政治经济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发展史学园地13.“双百”方针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与其不符的是()A.它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B.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C.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D.不仅影响到国内,还深刻的改变了世界14.(2009·海南)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