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留置针在感染病房的应用五篇第一篇:安全性留置针在感染病房的应用安全性留置针在感染病房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性留置针在感染科的临床应用,总结经验,该技术的运用有效的避免了针刺伤和血液污染的发生,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血管损伤,有效地保护了血管,保证了正确及时的用药。方法:对576例安全性留置针的置管要点及穿刺结果、维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6例静脉穿刺无一例发生针刺伤,病人满意度高。结论: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型号、保留时间可以有效避免针刺伤和血液污染的发生。【关键词】留置针;应用;护理【前言】安全性留置针由于可减少穿刺的次数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对血管的激性,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因此安全性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随着穿刺方法、技术、材料等的不断更新,使得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已极大的减轻,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便捷。护士是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林,在面对每日大量的静脉输液工作的同时,还需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血液暴露。护士的双手上时常能见到割伤、针刺伤等伤口,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医院的护士在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都不戴手套,所以在进行开放式留置针操作时,就可能因针芯拔出时流出的血液而造成感染[2]。近年来,针刺伤及血液污染使护理职业成为高风险职业。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由针刺伤所致占80%~90%。尤其以hiv、hbv的感染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特别是有些护士在为hbv、hcv、hiv携带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因害怕被污染针头刺第1页共15页伤,常心存忧虑,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据统计,每30分钟便有一名医务工作者被污染针头扎伤。每30分钟——也就是说,我国每年将有近百万次针头扎伤事故。而安全性留置针能杜绝可能的血液接触和针尖扎伤。它具有防止这两种不安全因素的设计。所以,使用安全性留置针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针头扎伤事[3]故,因而在感染科病房使用安全性留置针值得大力推广。1、临床背景资料一般资料。重庆西南医院感染科20XX年1月~20XX年5月,应用安全性留置针患者576例。男353例,女223例。年龄1月~86岁,平均年龄50.2岁;均采用安全性留置针输液治疗,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4例,hiv患者36例,梅毒患者7例。选择外周静脉为穿刺部位518例,选择颈外静脉5例,头皮静脉51例,腹壁静脉2例。2、操作方法2.1应用留置针的操作前准备2.1.1护理人员自身的准备。按照要求佩戴护士帽,穿白大褂,穿平底鞋,戴口罩。准备好静脉输液所需物品,如输液管、消毒药品、棉签、输液贴、输液架等。并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以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操作中的感染几率。2.1.2针对不同情况选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前,首先要对留置针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有针头,针头是否有倒钩,针管是否有断裂,套管是否有断裂、开叉等情况,如果有就不能使用。其次,一般成人选用18~20号针头,小儿选用20~22号针头,大量失血或需快速补液时,常常选用16号针头。2.1.3选择合适的血管安置留置针。一般认为通常选择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等四肢的浅表静脉进行穿刺。尽量不要使用手掌部静脉,因为手的使用率在日常生活中比较高,容易发生留置针脱落感染。还应该避开关节处及静脉瓣处。同时,严禁在有感染处安置留置针,有皮肤病或开放性伤口患者,也要特别注意,应该避开患病或创口部位。第2页共15页2.2应用留置针的操作中要点2.2.1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穿刺步骤①评估患者穿刺局部皮肤情况及治疗所需选择合适的型号,连接输液器并排气。②用0.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两次,[2]消毒面积直径≥8cm。③护针帽,左右松动针芯。右手持针翼针尖斜面向上,绷紧皮肤,以15~30°角直刺血管缓慢进针,见回血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④右手固定针柄,左手拇指、食指持透明三通送留置导管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打开输液调速器,确保穿刺成功。⑤左手固定透明三通,右手持针柄向后撤针芯至安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