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知识重点GEGROUPsystemofficeroom[GEIHUA16H-GEIHUAGEIHUA8Q8-1. 什么是残疾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2.2006 年全国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 8296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例为 6.34%。3. 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宗旨是什么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环境,保障残疾人以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即“平等•参与•共享”。4. 什么是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5. 我国残疾人事业包括哪些工作领域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工作领域主要包括: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环境建设、社区残疾人工作、组织建设、维权、政策理论研究和残疾预防等。6. 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是什么我国残疾人事业理论体系以人道主义为核心,以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为基本内容。人道主义,就是讲人道,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倡导人人怀有一份爱心,尊老爱幼,扶弱济困,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就是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明、进步、科学的观念,正确认识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关于残疾人和残疾人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平等・参与・共享”。人道主义和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理论体系。7. 为什么要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残疾本身,而是外界环境的障碍,解决残疾人问题、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利有赖于国家和社会的行动。目前,我国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主要包括法律保障、政策扶持、社会扶助和无障碍环境等。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措施,是为了减少和消除由于社会补偿条件不足而给残疾人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并不妨碍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权利,因而不应视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或不公正,恰恰相反,它体现了社会公正,促进了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8. 为什么要进行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为掌握新的实际情况,为国家制定经济社会...